[实用新型]一种减温减压阀的新型减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63132.2 | 申请日: | 2020-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52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丽;许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丽 |
主分类号: | F16L53/70 | 分类号: | F16L53/70;F04D2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压阀 新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温减压阀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减温减压阀的新型减温装置,包括阀管降温管,所述阀管降温管上侧壁左右两部均竖直向上垂直固定连接有立柱,两根所述立柱上端部与横板底面垂直固定连接,横板上竖直固定安装有两个水平对齐的散热风扇;所述阀管降温管外部缠绕贴附有簧型散热管,位于所述阀管降温管内腔水平向左设置有直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部冷水从簧型散热管进入到阀管降温管内腔的直管中,然后从直管的若干喷淋孔喷出冷水对阀管降温管进行降温,设置的簧型散热管可以保证冷水输送过程中可以对阀管降温管进行吸附大量热量,从而达到散热效果;避免现有技术中仅仅设置输送水管在阀管降温管内腔导致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温减压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减温减压阀的新型减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轮机发电机组蒸汽都设有旁路,蒸汽经过减温减压阀到其他工段梯级使用。而常见采用的是减温减压于一体的减温减压阀,根据汽机用气负荷,部分过热蒸汽在减温减压阀内降温降压后到后工段梯级利用,通过在阀体底部直接给除盐水降温,由于给水部位阀体温度聚变落差大,导致阀体出现裂纹泄漏,极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经检索申请号201720703602.2公开一种减温减压阀的新型减温装置,在减压阀后蒸汽管道内植入一件管状喷淋装置,通过出口蒸汽温度来控制减温水自调阀的开关,管状喷淋装置的喷淋降温。虽然该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达到喷淋蒸汽降温的目的。
但是经本发明人探索发现该技术方案仍然存在至少以下缺陷:
该技术中仅仅设置输送水管在阀管降温管内腔导致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散热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温减压阀的新型减温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温减压阀的新型减温装置,包括阀管降温管,所述阀管降温管上侧壁左右两部均竖直向上垂直固定连接有立柱,两根所述立柱上端部与横板底面垂直固定连接,横板上竖直固定安装有两个水平对齐的散热风扇;所述阀管降温管外部缠绕贴附有簧型散热管,位于所述阀管降温管内腔水平向左设置有直管,位于所述直管外壁开设有若干等距分布的喷淋孔,直管右端部与簧型散热管右端部固定连通;位于所述横板底部左侧竖直向下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横板上部右侧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个所述散热风扇与阀管降温管竖直对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簧型散热管为铝合金管;直管左端部呈封闭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温度传感器与阀管降温管上端壁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散热风扇均为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部冷水从簧型散热管进入到阀管降温管内腔的直管中,然后从直管的若干喷淋孔喷出冷水对阀管降温管进行降温,设置的簧型散热管可以保证冷水输送过程中可以对阀管降温管进行吸附大量热量,从而达到散热效果;避免现有技术中仅仅设置输送水管在阀管降温管内腔导致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阀管降温管温度高于阈值后,PLC控制器控制两个散热风扇对阀管降温管进行降温冷却,达到双重散热的高效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减温减压阀的新型减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减温减压阀的新型减温装置的散热风扇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丽,未经李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631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机械设备维修支架
- 下一篇:一种畜牧用翻土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