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万向联轴器穿舱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63806.9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98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六军;唐磊;李日新;张志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东创黄冈海洋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3/16 | 分类号: | F16D3/16;F16D3/84;F16J15/16;F16J15/24;F16J15/46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7 | 代理人: | 邹黎黎 |
地址: | 438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万向 联轴器 密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万向联轴器穿舱密封装置,包括从舱板穿过的联轴杆,所述联轴杆外侧套有内套管,所述内套管外侧套有外套管,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靠近左右两侧位置分别粘结有密封环塞,密封环塞之间的内套管上螺旋缠绕有硅胶条,硅胶条同时抵至内套管外表面与外套管内表面上,所述外套管前后两端内侧位置分别夹有气囊,所述舱板前后两侧的外套管上套有密封垫,密封垫外周热熔连接有延展垫,所述外套管外对应舱板的前后两侧位置分别通过螺纹旋接有固定块。密封时前将内套管套在联轴器的联轴杆上,然后将密封环塞与硅胶条分别粘结在内套管上,然后将外套管从舱板的预留穿孔穿过,将联轴杆从外套管中穿过,并调整位置时内套管与外套管相对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万向联轴器穿舱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万向联轴器利用其机构的特点,使两轴不在同一轴线,存在轴线夹角的情况下能实现所联接的两轴连续回转,并可靠地传递转矩和运动。万向联轴器最大的特点是:其结构有较大的角向补偿能力,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目前船舶用联轴器进行穿舱时,为确保船体的密封,避免内部进水,通常需要进行穿舱位置的密封处理,现有处理方式与一般的管式、电缆的穿墙密封相似,但由于联轴器的两端大,中间传动轴直径又恒定的结构,现有的处理方式难以进行有效的平衡处理,使得实际密封时对胶水的依赖度较高,长期使用密封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提出一种万向联轴器穿舱密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万向联轴器穿舱密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万向联轴器穿舱密封装置,包括从舱板穿过的联轴杆,所述联轴杆外侧套有内套管,所述内套管外侧套有外套管,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靠近左右两侧位置分别粘结有密封环塞,密封环塞之间的内套管上螺旋缠绕有硅胶条,硅胶条同时抵至内套管外表面与外套管内表面上,所述外套管前后两端内侧位置分别夹有气囊,所述舱板前后两侧的外套管上套有密封垫,密封垫外周热熔连接有延展垫,所述外套管外对应舱板的前后两侧位置分别通过螺纹旋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螺纹固定有抵至外套管的固定螺丝。
密封时前将内套管套在联轴器的联轴杆上,然后将密封环塞与硅胶条分别粘结在内套管上,然后将外套管从舱板的预留穿孔穿过,将联轴杆从外套管中穿过,并调整位置时内套管与外套管相对应,然后将密封垫贴在外套管外侧的穿舱孔位置,通过螺纹将固定块旋上外套管,使其紧紧抵至密封垫,然后利用固定螺栓将固定块与外套管固定,最后向气囊内充气,使其紧贴联轴杆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内套管包括紧贴联轴杆的第一内套管与套于第一内套管上的第二内套管,第一内套管与第二内套管均由两个半圆形套管通过螺栓固定相组成,第一内套管与第二内套管的螺栓固定位置相互错开设置,充分考虑了联轴杆的结构外形,确保内套管与联轴杆的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内套管内壁上粘有遇水膨胀止水带,避免液体从联轴杆与内套管之间的缝隙流动,提升密封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外套管包括第一外套管与第二外套管,第一外套管与第二外套管均由两个半圆形套管通过螺栓固定相组成,第一外套管与第二外套管的螺栓固定位置相互错开设置,方便密封环塞与硅胶条的安装,避免整体式结构塞入后容易出现的位置错位、漏缝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气囊由丁基橡胶制成,防水尤其是海水的腐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延展垫由乳胶制成,受固定块挤压后能够紧紧贴至舱板上,确保密封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由两个半圆组成的外套管与内套管,在密封固定时,能够保持联轴杆的结构进行固定,不用进行拆卸,方便了进行密封作业,同时分开固定更能确保相互的贴合度,减少缝隙误差,从而提升密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东创黄冈海洋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东创黄冈海洋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638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