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熔式线缆捆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64470.8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90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林;李婷;李霜冰;周春丰;王建波;曲思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滨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0 | 分类号: | H02G1/00;H02G1/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孙秋媛 |
地址: | 300456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熔式 线缆 捆扎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熔式线缆捆扎装置,包括第一半抱箍、第二半抱箍和用于驱动第一半抱箍及第二半抱箍相对转动的压紧机构;第一半抱箍与第二半抱箍绕该转轴相对转动以围合成用于压紧线缆的压紧空间,第一半抱箍的活动端与第二半抱箍的活动端的顶部均形成有向前延伸的加热段,每个加热段的内侧设有热熔片,第一半抱箍与第二半抱箍的内侧形成有一连通的热熔槽和储料槽,热熔槽及储料槽的两端开口以使热熔条的两端向外伸出,热熔片对向外伸出的热熔条加热。通过压紧机构驱动第一半抱箍及第二半抱箍相对转动,以压紧线缆,并且热熔条的两端向外伸出段与热熔片相接触,通过热熔片加热热熔条向外伸出段的外侧以快速熔接热熔条,实现对线缆的捆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线缆捆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熔式线缆捆扎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通信机房中会集中铺设线缆,在使用完线缆后,传统的线缆捆扎通常采用人工手动通过捆扎带绑紧线缆,再使用偏口钳或剪刀剪短多余的尾线。
传统方式存在问题如下:
(1)操作较为复杂,需要对每根电缆进行紧固绑扎,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较低;
(2)传统的铁丝绑扎方式,要提前预留好铁扎丝,实际工作中铁扎丝过长会造成资源浪费,铁扎丝过短时需要继续绑接使用,造成电缆绑扎不老,容易松动或开短,影响美观;
(3)传统的铁扎丝绑扎线缆后使用偏口钳或简单剪掉多余的尾线,容易扎伤手指,安全系数低。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亟需设计一种能够快速绑扎线缆,生产效率高的线缆捆扎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无需人工绑紧线缆、快速绑紧线缆的热熔式线缆捆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热熔式线缆捆扎装置,包括第一半抱箍、第二半抱箍和用于驱动第一半抱箍及第二半抱箍相对转动的压紧机构;
所述第一半抱箍的固定端与第二半抱箍的固定端通过转轴铰接,并能绕该转轴相对转动以围合成用于压紧线缆的压紧空间,所述第一半抱箍的活动端与第二半抱箍的活动端的顶部均形成有向前延伸的加热段,且在每个加热段的相对内侧设有热熔片,所述第一半抱箍与第二半抱箍的内侧形成有一连通的热熔槽和储料槽,所述热熔槽位于所述储料槽的上方,所述储料槽内盛装有多个热熔条,且在该储料槽的底部设有弹簧以用于顶紧热熔条,所述热熔槽及储料槽的两端开口以使热熔条的两端向外伸出,并通过加热段上的热熔片对向外伸出的热熔条加热;
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固定杆和活动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第一半抱箍的固定端固装,所述活动杆与第二半抱箍的固定端固装,以用于所述活动杆沿所述转轴相对固定杆转动,而使第一半箍及第二半箍运动压紧线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半抱箍与第二半抱箍均为弧形抱箍,所述第一半抱箍的半径与第二半抱箍的半径相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半抱箍的活动端的顶部设有第一加热段,所述第二半抱箍的活动端的顶部设有第二加热段,所述第一加热段与第二加热段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加热段的内壁上设有第一热熔片,所述第二加热段的内壁上设有第二热熔片,以使第一热熔片与第二热熔片相对设置,在压紧机构的驱动下,第一加热段与第二加热段上的热熔片位置相对,通过第一热熔片及第二热熔片对热熔条两端向外伸出段的外侧加热,从而绑扎压紧空间内的线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杆的内部中空,所述固定杆的内部设有电路与外部的电源插头连接,所述固定杆内的一路电线经过第二半抱箍与第二热熔片电连接,固定杆内的另一路电线经过第一半抱箍与第一热熔片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热熔片、第二热熔片的宽度大于热熔条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滨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滨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644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