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创蛛网膜下腔麻醉穿插引导针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67708.2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72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伟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锐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25 | 代理人: | 黄景华 |
地址: | 250016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蛛网膜 麻醉 穿插 引导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创蛛网膜下腔麻醉穿插引导针,涉及穿刺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穿刺针,还包括握杆,所述握杆具有两个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开口端部,所述握杆其中一个开口端部绕着轴线转动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内螺纹连接有沿着握杆长度方向进行直线往复移动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上端穿插固定有空心管,所述空心管的一端与穿刺针连通固定并带动穿刺针从另一个开口端部进出,所述握杆上刻设有刻度表。本实用新型握杆相比于直接握住穿刺针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可以保证穿刺的效果;通过刻度表的设计,让医护人员及时了解穿刺针的深入到患者体内的长度,确保了整个穿刺工作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刺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创蛛网膜下腔麻醉穿插引导针。
背景技术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是临床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根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习称脊椎麻醉,简称腰麻。
目前在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穿插麻醉针,既将一中空构造的针插入到蛛网膜下腔内,将麻药通过针内部的空腔构造输送到体内,从而完成了整个穿插麻醉,但是现有的穿插针尺寸小和针头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现象:
1、正常情况下储存在盒具中,但是在使用初期和携带过程中,针头外露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穿插过程中只能根据经验判断深入患者体内的长度,局限性大;
3、在进行穿插工作中,将针插入患者的体内过程中,穿插针针身细小,在操作过程中易出现打滑现象,造成穿插效果差,影响治疗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创蛛网膜下腔麻醉穿插引导针。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创蛛网膜下腔麻醉穿插引导针,包括穿刺针,还包括握杆,所述握杆具有两个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开口端部,所述握杆其中一个开口端部绕着轴线转动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内螺纹连接有沿着握杆长度方向进行直线往复移动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上端穿插固定有空心管,所述空心管的一端与穿刺针连通固定并带动穿刺针从另一个开口端部进出,所述握杆上刻设有刻度表。
进一步地,所述握杆的开口端部内套固定有轴承套,所述螺纹套固定套轴承套的内圈。
进一步地,所述握杆上沿着握杆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限位条孔,所述螺纹杆上固定有沿着限位条孔滑动的限位柱。
进一步地,所述空心管与穿刺针为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握杆包括握柄部和与握柄部螺纹连接的观察部,所述刻度表刻设在观察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观察部为透明塑料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握杆相比于直接握住穿刺针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可以保证穿刺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当穿刺针插入到患者体内时,可以通过转动螺纹套来对空心管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实现穿刺针位置调整,利用螺纹连接的精度配合,可以对穿刺针进行微调,可以避免力度把控不好造成穿刺过度的现象。
3、本实用新型通过刻度表的设计,让医护人员及时了解穿刺针的深入到患者体内的长度,确保了整个穿刺工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平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立体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伟,未经王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677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压器套管
- 下一篇:一种PETG瓶成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