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炉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68685.7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05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江军华;江梅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福得尔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7/06 | 分类号: | A47J37/06;A47J37/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碳炉,涉及烤炉技术领域,包括炉体,炉体内设有容纳碳的碳盆,碳盆的两端转动设置有提手,提手上设有若干抵接杆,炉体内远离碳盆一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抵接杆相抵接的抵接板。本申请通过设置提手和抵接杆的配合,利用抵接板对抵接杆的支撑,使得碳盆于炉体内的高度可调,以便于碳刚燃烧时,碳盆靠近食物提高烧烤效果,碳充分燃烧时,碳盆远离食物减少食物被烤糊,充分利用碳燃烧的热量变化对食物进行烧烤,从而具有提高食物烧烤质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烤炉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碳炉。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烧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人们吃烧烤的方式大多为烧烤店或户外烧烤,人们常常喜欢春秋时节外出游玩时进行户外烧烤。
常见的户外烤炉大多采用碳烤式的烤炉,在进行烧烤前先将碳引燃放置于烤炉内,将烤架放置于烤炉内燃烧的碳上方,再将食物放置于烤架上对食物进行烧烤。
上述相关技术中,发明人认为:在使用碳烤对食物进行烧烤时,由于碳刚燃烧时温度较低,对食物烧烤的效果较慢,当碳完全燃烧后,烤架上的食物容易被烤糊,使得食物的烧烤质量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食物的烧烤质量,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炉。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碳炉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碳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设有容纳碳的碳盆,所述碳盆的两端转动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上设有若干抵接杆,所述炉体内远离所述碳盆一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抵接杆相抵接的抵接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整碳盆于炉体内的高度时,通过转动碳盆两端的提手,使得抵接杆脱离于抵接板,以便将提手于炉体内沿竖直方向向上或向下移动。直至碳盆移动至炉体内需要调整的高度时,将碳盆两端的提手朝抵接板转动,使得抵接杆与抵接板相抵接,实现提手于炉体内的固定。因此通过设置提手和抵接杆的配合,利用抵接板对抵接杆的支撑,使得碳盆于炉体内的高度可调,以便于碳刚燃烧时,碳盆靠近食物提高烧烤效果,碳充分燃烧时,碳盆远离食物减少食物被烤糊,充分利用碳燃烧的热量变化对食物进行烧烤,从而提高食物的烧烤质量。
可选的,所述炉体远离所述碳盆一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供所述提手滑移的滑槽、供所述抵接杆穿过的通槽,所述通槽连通所述滑槽远离所述炉体端部的一端,所述抵接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上且位于所述通槽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碳盆的高度进行调整时,将提手穿过固定板上的滑槽于炉体内做竖直方向上的滑移,使得抵接杆穿过通槽位于抵接板下方。再将提手于滑槽内朝炉体侧壁转动,使得抵接杆转移出抵接板下方,以便于提手向上提起后,抵接杆位于抵接板上方。再将提手于滑槽内朝远离炉体侧壁转动,使得抵接杆位于抵接板的正上方,再放下提手,使得抵接板抵接于抵接杆,实现对提手于炉体内的固定。因此通过设置固定板,利用滑槽和通槽对提手和抵接杆的限制,减小提手于炉体内的占用体积,减少提手和抵接杆的转动范围,从而加强提手于炉体内的稳固性。
可选的,所述抵接板靠近所述炉体端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堵板,所述堵板用于阻挡所述抵接杆朝所述炉体的内侧壁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抵接杆抵接于抵接板上时,转动提手使得抵接杆从抵接板下方转动至抵接板上方,放下提手使得抵接杆抵接于抵接板上,并使得抵接杆朝向炉体侧壁的一端与堵板相抵接,实现将提手固定于滑槽远离炉体侧壁的一端。因此通过设置堵板对抵接杆的封堵,将提手于滑槽内固定,减少抵接杆随提手滑出抵接板外,从而加强抵接杆与抵接板的抵接稳固性。
可选的,所述提手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抵接杆两端的提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提杆靠近所述碳盆一端的挂接杆,所述提杆靠近所述碳盆的端部设有提钩,所述挂接杆挂接于所述提钩上,所述挂接杆远离所述提钩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碳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福得尔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福得尔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686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