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等离子综合回收处理磷石膏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71355.3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03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冠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冠诚 |
主分类号: | C01B17/80 | 分类号: | C01B17/80;C01B33/12;C01B17/79;C01F11/18 |
代理公司: | 昆明同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214 | 代理人: | 王远同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等离子 综合 回收 处理 石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等离子综合回收处理磷石膏的装置,包括原料处理系统、微波干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处理系统连接微波干燥器,所述的微波干燥器的出料口连接雷蒙磨,所述雷蒙磨的出料口连接集料器Ⅱ,所述集料器Ⅱ连接等离子气化熔融炉Ⅰ,所述的等离子气化熔融炉Ⅰ的烟气出口连接到气液混合器Ⅱ,所述的气液混合器Ⅱ连通烟气净化器,所述烟气净化器连通三氧化硫转化塔,所述三氧化硫转化塔连通三氧化硫吸收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磷石膏回收的特殊工艺设计而成,针对每个特殊环节制定出整套系统的连接结构关系,针对该装置进行磷石膏的回收具备高效、节能、环保和资源化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等离子综合回收处理磷石膏的装置及其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磷酸作为一种基础的化工原料,我国目前每年开采的磷矿石量达4000多万吨,并以5%的速度增长。国内使用的磷酸 90%采用湿法工艺制备。湿法磷酸工艺主要是通过硫酸与磷矿石反应制备磷酸,湿法工艺生产磷酸,每生产 1 t 磷酸,就会产生 4.5~5 t 磷石膏。现有生产工艺采用双筒式烘干和沸腾炉二步法相结合煅烧工艺。附着水约占17%,采用双筒式烘干机脱去附着水,温度100度,附着水控制在≤3%。沸腾炉脱水60分钟,风温600度,物料温度160度,脱水去结晶水至含水量5%,因此工艺能耗大,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综合回收处理磷石膏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原料处理系统、微波干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处理系统连接微波干燥器,所述的微波干燥器的出料口连接雷蒙磨,所述雷蒙磨的出料口连接集料器Ⅱ,所述集料器Ⅱ连接等离子气化熔融炉Ⅰ,所述的等离子气化熔融炉Ⅰ的烟气出口连接到气液混合器Ⅱ,所述的气液混合器Ⅱ连通烟气净化器,所述烟气净化器连通三氧化硫转化塔,所述三氧化硫转化塔连通三氧化硫吸收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磷石膏回收的特殊工艺设计而成,针对每个特殊环节制定出整套系统的连接结构关系,针对该装置进行磷石膏的回收具备高效、节能、环保和资源化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粉碎机Ⅰ,2-干燥塔Ⅰ,3-热风机,4-气液混合器Ⅰ,5-空气净化器Ⅰ,6-集料器Ⅰ,7-微波干燥器,8-微波电源,9-控制器,10-微波发生器,11-下料器,12-雷蒙磨,13-集料器Ⅱ,14-等离子气化熔融炉Ⅰ,15-集尘器Ⅰ,16-气液混合器Ⅱ,17-烟气净化器,18-三氧化硫转化塔,19-三氧化硫吸收塔,20-硫酸产品回收装置,21-热风射流器,22-热风分级机,23-罗茨鼓风机,24-高频电源,25-除杂池,26-带式真空过滤机Ⅰ,27-干燥塔Ⅱ,28-集尘器Ⅱ,29-气液混合器Ⅲ,30-空气净化器Ⅱ,31-等离子气化熔融炉Ⅱ,32-水淬池,33-热水溶解塔,34-白炭黑沉淀池,35-二氧化碳发生器Ⅰ,36-带式真空过滤机Ⅱ,37-干燥塔Ⅲ,38-粉碎机Ⅱ,39-白炭黑产品回收装置,40-转化池,41-二氧化碳发生器Ⅱ,42-带式真空过滤机Ⅲ,43-干燥塔Ⅳ,44-粉碎机Ⅲ,45-轻质碳酸钙产品回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等离子综合回收处理磷石膏的装置,包括原料处理系统、微波干燥器7,所述的原料处理系统连接微波干燥器7,所述的微波干燥器7的出料口连接雷蒙磨12,所述雷蒙磨12的出料口连接集料器Ⅱ13,所述集料器Ⅱ13连接等离子气化熔融炉Ⅰ14,所述的等离子气化熔融炉Ⅰ14的烟气出口连接到气液混合器Ⅱ16,所述的气液混合器Ⅱ16连通烟气净化器17,所述烟气净化器17连通三氧化硫转化塔18,所述三氧化硫转化塔18连通三氧化硫吸收塔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冠诚,未经刘冠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713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针电容器充电治具
- 下一篇:一种用于基桩高应变法检测的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