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枪管内膛液体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73328.X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00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马玉石;宋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兵工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G1/02 | 分类号: | C23G1/02;C25D3/38;C25D1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6032 福建省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枪管 液体 处理 装置 | ||
一种枪管内膛液体处理装置,其要点在于:它由架体组件、液体循环系统和标准件构成,架体组件用于固定枪管,液体循环系统用于封闭枪管上下两端并连通内膛,使其参与液体循环,各部件间采用标准件进行固定与连接。架体组件中的上、下两个滑动块间进行联动,上方滑动块的运动速度大于下方的,方便枪管实现自动固定,使用时,将枪管放至工作位置并轻轻下压,即可联动压紧枪管两端、连通内膛,并自动启停液体循环;处理结束后,轻提枪管即可释放并实现拆卸,完成处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在保证枪管内膛处理效果的同时,降低液体用量,改善操作环境,可与上下道工序及时衔接,并降低占地面积和设备成本,适用于小规模试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军、民用枪支科研、生产等领域,尤其是枪管内膛液体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枪管作为枪支的核心零件,其加工过程相较于其他零件要更加繁琐和漫长,而枪管内膛的加工与处理又是其众多工序中最为困难、最为重要的环节,其中包含多次的内膛液体处理过程,如常用的化学镀铜、盐酸活化及化学抛光等。
长期以来,上述的液体处理过程大多参照工业表面处理的作业方式,即将整批枪管浸入工作槽液中进行全表面处理。开放式的作业环境,会使一些易挥发(盐酸)、易见光分解(抛光液)或接触空气易变质(镀铜液)的溶液产生非预期性的消耗,降低处理质量;同时,枪管内膛以外的非必要表面一同参与反应,也会致使槽液中的有效成分被过多地浪费,增加处理成本;此外,批量处理过程还需要一定面积的作业空间和配套设施(溶液槽、框栏、行车等),投入成本大,操作时间长,不适合试制、小产量试产或上下道工序及时衔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加工成本,避免枪管内膛以外的非必要表面一同参与反应的枪管内膛液体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枪管内膛液体处理装置,其要点在于:它由架体组件、液体循环系统和标准件构成,架体组件用于固定枪管,液体循环系统用于封闭枪管上下两端并连通内膛,使其参与液体循环,各部件间采用标准件进行固定与连接。
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将枪管内膛液体处理过程由原先整体浸入工作槽液进行处理改为仅将液体通入枪管内膛进行处理,避免了枪管内膛以外的非必要表面一同参与反应。
所述的架体组件由主导杆、滑动块和底座构成,主导杆垂直安装在底座上,一对滑动块套装于主导杆上,其水平方向相同且方向固定,至少有一个滑动块可沿主导杆轴向移动。
通过滑动块的移动实现对枪管的夹紧和放松。
下端的滑动块固定,上端的滑动块下压,实现二者间的夹紧,所述的液体循环系统由连接座、密封垫、出液管路、回液管路、储液桶、双向循环泵组成,双向循环泵一端与储液桶相接,另一端与出液管路相接,出液管路的另一端为连接座,连接座通过密封垫与枪管的下端口相接,回液管路一端与连接座相接,回液管路的连接座通过密封垫与枪管的上端口相接,回液管路的另一端与储液桶相接,连接座固定于滑动块上,由滑动块的运动带动连接座运动。本实用新型通过人工控制上端的滑动块下压,夹紧枪管后,启动液体循环系统,使液体进入枪管,进行枪管内腔处理,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特别适合于实验室使用。
所述的滑动块可沿主导杆轴向移动为:上、下两个滑动块间进行联动,上方滑动块的运动速度大于下方的,两个滑动块同时向下或向上滑动,实现二者间的缩进与分离,进而实现对枪管的夹紧与释放。
上、下两个滑动块间进行联动,上方滑动块的运动速度大于下方的,方便枪管实现自动固定,适合小批量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兵工装备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兵工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733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