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屏蔽弹片的连接器与连接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76263.4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51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段白玉;罗振;王晓凯;吴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591 | 分类号: | H01R13/6591;H01R13/6581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李有财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屏蔽 弹片 连接器 组件 | ||
本申请公开一种具有屏蔽弹片的连接器与连接器组件,具有屏蔽弹片的连接器包括外壳与外屏蔽弹片。外壳具有开口。外屏蔽弹片一端固定于外壳的外壁,外屏蔽弹片往远离开口的方向延伸,外屏蔽弹片具有第一接触凸部和第二接触凸部,第二接触凸部位于第一接触凸部远离开口的一侧,第一接触凸部沿外壁延伸,第二接触凸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接触凸部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本申请的外屏蔽弹片更通过第一接触凸部的凸面和第二接触凸部的凸面接触于与其对接组装的对接连接器的壳体的内表面与外表面,而能提高屏蔽电磁的稳定性,达到更好屏蔽电磁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防电磁(EMI)干扰的屏蔽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屏蔽弹片的连接器与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于现有技术中,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EMI),电磁干扰是指电磁波与电子元件作用后而产生的干扰现象。其中传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电介质把一个电网络上的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传统的连接器的接口周围设有用于屏蔽电磁干扰的弹片,通过弹片的局部结构与壳体接触后,而增加弹片屏蔽电磁的效果。然,若弹片的局部结构与壳体接触不好或无接触的情况下,用于屏蔽电磁干扰的效果较低,且也屏蔽电磁的效果也比较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屏蔽弹片的连接器与连接器组件,其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屏蔽电磁干扰的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屏蔽弹片的连接器,其包括外壳与外屏蔽弹片。外壳具有开口。外屏蔽弹片一端固定于外壳的外壁,外屏蔽弹片往远离开口的方向延伸,外屏蔽弹片具有第一接触凸部和第二接触凸部,第二接触凸部位于第一接触凸部远离开口的一侧,第一接触凸部沿外壁延伸,第二接触凸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接触凸部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具有屏蔽弹片的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连接器包括连接本体与内屏蔽弹片,内屏蔽弹片围设于连接本体;其中连接本体插接于具有屏蔽弹片的连接器的外壳的开口内,内屏蔽弹片与外壳的内壁接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屏蔽弹片的连接器通过两个外屏蔽弹片组装于外壳的外壁周围,组装方式简单,也可以达到屏蔽电磁干扰的效果。又,具有屏蔽弹片的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进行电性连接,外屏蔽弹片更通过第一接触凸部的凸面和第二接触凸部的凸面接触于与其对接组装的对接连接器的壳体的内表面与外表面,而能提高屏蔽电磁的稳定性,达到更好屏蔽电磁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的具有屏蔽弹片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的具有屏蔽弹片的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3是本申请的具有屏蔽弹片的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立体图;
图4是本申请的具有屏蔽弹片的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的另一立体图;
图5是本申请的对接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6是本申请的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组装图;
图7是图6的A区域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的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B区域中C-C’线的放大剖视图;以及
图10是图9的D区域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762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够快速取出育苗盘的油用牡丹幼苗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动车的直流轮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