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散旁路功率补偿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92026.7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13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曾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方云天信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0 | 分类号: | H02J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窦贤宇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散 旁路 功率 补偿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散旁路功率补偿电路,属于机房分布式电源领域;一种分散旁路功率补偿电路,包括:偏置供电模块、补偿隔离模块、以及输出放大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分布式电源中的分散旁路工作时存在功率下降问题进行改进,首先通过系统下达补偿指令,同时通过偏置供电模块进行产生偏置电流,从而提供合适的偏置电流,确定各级静态工作点;从而使分散旁路工作稳定,以便提高集成运放的输入电阻,降低输入偏置电流、输入失调电流;同时对输出的电流信号进行与其他信号进行传输隔离,防止干扰,最后通过输出放大模块进行放大稳定输出到工作电流中,从而稳定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散旁路功率补偿电路,属于机房分布式电源领域。
背景技术
分散旁路架构,即每个功率模块含有整流、逆变和电池变换等部分以外,还含有与功率模块容量相等的静态旁路,可以认为是一台没有液晶监控的UPS。多个模块在机柜中并联组成系统,模块间相互关系类似于传统多并机UPS系统。系统切换到旁路供电时,负载由所有功率模块内的分散旁路来并联供电。
但现有技术中的分布式电源系统多使用分散旁路架构,但多个分散旁路机械能供电时,会导致电流工作功率下降,从而导致电路工作效率下降和工作负载存在欠压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分散旁路功率补偿电路,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分散旁路功率补偿电路,包括:
偏置供电模块,用于进行各放大级提供合适的偏置电流,确定各级静态工作点;从而使分散旁路工作稳定,以便提高集成运放的输入电阻,降低输入偏置电流、输入失调电流;
补偿隔离模块,用于进行分散旁路功率补偿时,进行补偿信号与电压的相互隔离,从而减小干扰;
输出放大模块,对输出信号进行放大输出。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偏置供电模块包括:电感L1、极性电容C5、极性带你然C11、极性电容C6、电感L2、电阻R8、电子R9、电阻R10、极性电容C7、电感L5、电感L4、晶体管Q2、电阻R12、电感L3、极性电容C9、极性电容C10、极性电容C8、电阻R11;
所述电感L1的一端与所述极性电容C5的一端连接且输入信号,所述极性电容C5的另一端同时与电感L2的一端和所述晶体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2的漏极同时与所述电感L5的一端和所述电感L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感L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极性电容C11的一端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极性电容C6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9的一端、所述极性电容C7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0的一端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晶体管Q2的源极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感L3的一端和所述极性电容C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极性电容C10的一端、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8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极性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补偿隔离模块包括:电阻R1、放大器U2B、放大器U2A、光电耦合器U1、晶体管Q1、极性电容C1、电阻R2、电阻R7、极性电容C4、电阻R6、电阻R3、电阻R4、电阻R5、极性电容C2、极性电容C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方云天信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方云天信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920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颗粒钢渣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自动化智能型管装送料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