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滴定的菌株包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94138.6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06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俞婷;刘静;王志林;陈庄;魏文康;贝锦龙;王蕾;张晓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M1/36 | 分类号: | C12M1/36;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杜权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滴定 菌株 包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滴定的菌株包埋装置,包括底箱,底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调节旋钮,调节旋钮的一端与导线的一端固定连接,导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插头,底箱另一端的一侧通过铰链铰接有箱门,箱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底箱顶部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震动器,震动器的顶部与容器的底部接触连接,底箱顶部的四个边角分别与四个电动液压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滴定的菌株包埋装置,不再使用人工滴定株菌补给液进入到容器中,使用装置将株菌补给液进行滴定,极大了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也增加了工作的效率,便于工作人员确认株菌补给液滴入的数量,避免出现株菌补给液滴入较多或者较少的差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滴定的菌株包埋装置。
背景技术
菌株又称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或单个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后代。因此,一种微生物的每一个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根据菌株的定义,菌株实际上是某一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一旦菌株发生变异,均应标上新的菌株名称。当进行菌种保藏、筛选或科学研究时,在进行学术交流或发表论文时,在利用菌种进行生产时,都必须同时标明该菌种及菌株名称,培养菌株需要用到菌株包埋装置。
现有的菌株包埋装置需要人工将株菌补给液滴入到容器内的营养液中,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负担,整个装置的工作效率也较为低下,还有可能出现株菌补给液滴入较多或者较少的差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滴定的菌株包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滴定的菌株包埋装置,包括底箱,所述底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的一端与导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插头,所述底箱另一端的一侧通过铰链铰接有箱门,所述箱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底箱顶部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震动器,所述震动器的顶部与容器的底部接触连接,所述底箱顶部的四个边角分别与四个电动液压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四个所述电动液压杆的顶部分别与顶板底部的四个边角固定连接,所述顶板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补给液储存筒,所述补给液储存筒的一侧与出液管道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出液管道的另一端穿过顶板与电磁单向阀的进料口固定连通,所述电磁单向阀的出料口与自动滴液管道的一端固定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箱底部的四个边角均固定连接有脚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自动滴液管道的另一端开设有滴液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箱的另一端与控制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板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和多个控制按钮,所述电磁单向阀、震动器、四个电动液压杆和多个控制按钮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补给液储存筒的一端开设有多个刻度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便于工作人员确认株菌补给液滴入的数量,避免出现株菌补给液滴入较多或者较少的差错;
2、不再使用人工滴定株菌补给液进入到容器中,使用装置将株菌补给液进行滴定,极大了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也增加了工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箱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滴液孔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板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941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穿戴式充气按摩背心
- 下一篇:一种塑料攀岩墙注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