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十字形柱标准节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94444.X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5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贾喜;张天宝;贾文文;汪凯;杨安营;徐星明;张微;杨璋;韩晓军;刘汪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绿色建筑产业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30 | 分类号: | E04C3/30;E04C3/32;E04C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模壳 混凝土 组合 十字形 标准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十字形柱标准节,其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节间柱,节间柱为内部中空且上下开口设置,所述节间柱内部空腔的横截面为“+”形状,相邻节间柱之间设有标准节,标准节内部开设有上下开口的标准腔,相邻节间柱的内部空间通过标准腔密封连通,标准节的上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相对的端面分别于节间柱和标准节固定连接,连接板上表面开设有若干浇筑孔,节间柱内部空间通过浇筑孔连通于标准腔,本申请具有提高组合墙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组合墙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十字形柱标准节。
背景技术
钢模壳混凝土结构是一种以钢结构构件为模板,并在内部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一种钢与砼的结合结构,与传统的混凝土建筑相比,钢模壳砼组合结构可实现工厂化、集改化、标准化和数模化,钢模壳梁、柱结构是钢模壳混凝土组合结构中较为常见的结构,作为建筑物的重要支撑构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建筑楼宇的成本和安全性能,暗柱是剪力墙中边缘构件的别称,是剪力墙的一部分,一般位于墙肢平面的端部,主要用于承载墙体受到的平面内弯矩作用,暗柱宽度和墙身等同,在外观上暗藏于墙中不易辨别,故而得名。
现有的组合墙在安装时,先将节间柱固定在地面上,再往节间柱的上端面焊接下一个节间柱,最后往节间柱内灌入混凝土使其形成暗柱。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组合墙过高需要使用多节节间柱时,相邻节间柱之间进行焊接的稳定性较差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相邻节间柱之间进行焊接的稳定性较差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十字形柱标准节。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十字形柱标准节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十字形柱标准节,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节间柱,节间柱为内部中空且上下开口设置,所述节间柱内部空腔的横截面为“+”形状,相邻节间柱之间设有标准节,标准节内部开设有上下开口的标准腔,相邻节间柱的内部空间通过标准腔密封连通,标准节的上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相对的端面分别于节间柱和标准节固定连接,连接板上表面开设有若干浇筑孔,节间柱内部空间通过浇筑孔连通于标准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个节间柱竖直固定在地面上,在需要往上安装下一个节间柱前,先往节间柱内灌入混凝土,使其稳固性大大提高,将连接板分别固定在标准节的上下端面,再将标准节通过连接板固定在第一个节间柱的上端面,并通过浇筑孔往标准腔内灌入混凝土,使得标准腔内的混凝土均与节间柱内的混凝土、连接板和标准节进行固定,并将节间柱、连接板与标准节三者之间进行外壁焊接,使得整体稳固性进一步的增强,而后再往标准节上的的连接板上固定下一个节间柱,依次往复,使得节间柱与标准节之间、相邻节间柱之间的稳固性大大提高,进而提高了组合墙的稳固性。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包括主板和副板,副板共有两个,两个副板分别固定连接在主板长度方向两侧的侧壁上,浇筑孔均开设在主板上表面和副板上表面,连接板横截面的形状与节间柱横截面的形状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板与副板固定连接,在进行标准节安装时,主板侧壁和副板侧壁均与节间柱外侧壁进行焊接,同时还会与标准节外侧壁进行焊接,使得标准节内浇筑混凝土后,连接板的稳固性更佳,而由于连接板横截面的形状与节间柱横截面形状一致,在保证连接板进行固定的便捷性和稳固性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减少连接板的制造用料,并能够提高组合墙的美观性。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外侧壁突出节间柱的外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连接板的焊接时,向外突出的连接板与节间柱侧壁之间、与标准节侧壁之间的焊接能够更加牢固,并且能够在进行标准节与节间柱之间的安装时,能够拥有更大的误差余量,还能够使得组合墙看起来更有层次感;并且在施工时,连接板首先与标准节进行固定,在将带有连接板的标准节固定到节间柱上时,能够允许节间柱与标准节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进而提高施工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绿色建筑产业化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绿色建筑产业化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944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