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标准毛细管黏度计的自动检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97050.X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18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冯典英;张坤;曹进喜;林帅;韩吉庆;王鹏;荀其宁;龚维;姚旭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1/06 | 分类号: | G01N11/0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苗峻;赵斌 |
地址: | 250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标准 毛细管 黏度 自动 检定 装置 | ||
1.一种标准毛细管黏度计的自动检定装置,包括标准毛细管黏度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外液位监测仪(22)、恒温水箱(7)、温控箱(17)、温度传感器(2)、液泵(19)和单片机(11);
所述恒温水箱(7)为玻璃桶体结构,恒温水箱(7)的上方活动连接有桶盖(4),所述桶盖(4)上设置有标准毛细管黏度计卡接板(6)、温度传感器卡接板(3)和出液口,标准毛细管黏度计卡接板(6)卡接标准毛细管黏度计(1),温度传感器卡接板(3)卡接温度传感器(2);所述恒温水箱(7)的桶底设置有环形喷管(20),所述环形喷管(20)正上方固定连接带孔的缓冲板(21),缓冲板(21)上的孔呈放射状排列;环形喷管(20)的进液口设置在恒温水箱(7)的侧壁上;温控箱(17)的出液口通过进液管(23)连接环形喷管(20)的进液口,所述进液管(23)上设置有液泵(19),所述桶盖(4)的出液口通过出液管(5)连接温控箱(17)的进液口;所述温控箱(17)的内部设有加热片(18);
所述红外液位监测仪(22)包括上红外发射器(22-1)、上红外接收器(22-2)、下红外发射器(22-3)、下红外接收器(22-4)、左螺柱(22-7)、右螺柱(22-8)、左卡板(22-5)和右卡板(22-6);左螺柱(22-7)从上至下依次连接上红外发射器(22-1)、左卡板(22-5)、下红外发射器(22-3),右螺柱(22-8)从上至下依次连接上红外接收器(22-2)、右卡板(22-6)、下红外接收器(22-4);其中上红外发射器(22-1)和上红外接收器(22-2)、左卡板(22-5)和右卡板(22-6)、下红外发射器(22-3)和下红外接收器(22-4)分别处于同一水平;所述左卡板(22-5)和右卡板(22-6)通过螺柱(22-9)连接,且左卡板(22-5)和右卡板(22-6)对应的面为曲面,左卡板(22-5)和右卡板(22-6)通过螺柱(22-9)围成卡孔(22-10);所述卡孔(22-10)卡接于标准毛细管黏度计(1)的测量管上,位于上储液球(1-4)和测量球(1-6)之间;
所述单片机(11)的双向通信连接温度传感器(2)、上红外发射器(22-1)、上红外接收器(22-2)、下红外发射器(22-3)和下红外接收器(22-4),所述单片机(11)的信号输出端通信连接所述加热片(18)和液泵(19);
温控箱(17)、液泵(19)和单片机(11)均设置于壳体(12)中,壳体(12)的底面四周设置有四个可调支脚(10),壳体(12)为L型结构;
所述温控箱(17)、液泵(19)均设置在壳体(12)横向结构内,单片机(11)设置在壳体(12)竖向结构内,壳体(12)横向结构的侧面设置有透气格栅(8);
所述壳体(12)中还设有储存舱(15),储存舱(15)通过设置在其内侧面的抽拉导轨,滑动连接有至少两层储物抽屉(16),储物抽屉(16)上设置有把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准毛细管黏度计的自动检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21)至少两块,缓冲板(21)之间的距离为1-3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准毛细管黏度计的自动检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水箱(7)的外侧面设有刻度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准毛细管黏度计的自动检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竖向结构的上表面设置有提拉把手(13),通过铰链与壳体(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准毛细管黏度计的自动检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的竖向结构的上表面设有水平仪(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准毛细管黏度计的自动检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水箱(7)的下端套接有环形定位板(9),所述环形定位板(9)的下表面与壳体(12)的横向结构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准毛细管黏度计的自动检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储存舱(15)口设置有盖子,盖子上设置有把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未经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9705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家用监测安全护理床
- 下一篇:载车板以及立体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