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紧凑式小焦比折反射望远镜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00301.5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69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孙玉峰;李大明;田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斯密特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3/02 | 分类号: | G02B23/02;G02B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孙腾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紧凑 焦比 反射 望远镜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凑式小焦比折反射望远镜,它包括外壳以及安装于外壳上的光学系统,所述光学系统包括四片透镜,四片透镜依次排列在同一轴线上,由前至后依次为透镜四、透镜三、透镜一、透镜二;所述透镜四的前、后侧面均为凸面;所述透镜三的前、后侧面均为凹面;所述透镜一的前、后侧面均为凸面;所述透镜二的前侧面为凹面,其上镀多层高透膜,透镜二的后侧面为凸面,其上镀多层高反膜;所述透镜四与透镜三之间留有间隙,透镜三与透镜一贴合并通过紫外线光胶粘连,透镜一与透镜二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望远镜的有效口径是D=125mm,焦距F=247.3mm,焦比f=2。通过在透镜二上镀膜,实现反射功能;使整个系统不带入新的球差,像差,色差等光学不良;极大的降低了透镜二镜片的加工难度和装配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望远镜,具体涉及一种紧凑式小焦比折反射望远镜。
背景技术
市场现有的天文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焦距都比较长,焦比比较大;焦比f:决定焦平面上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光子数量。也被作为曝光效率的重要指标。焦比越小,焦平面上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光子就越多;反之则越少。也就是说焦比越小的镜子曝光效率越高。
以通光口径相同、焦比不同的两支镜子来比较:
相同的通光口径也就意味着相同时间内接收到目标天体发射出来的光子数量是相同的;焦比小的望远镜,由于焦距小(F=Df),在焦平面上所成目标的像就会比较小;而焦比大的望远镜,由于焦距大在焦平面上所成目标的像就会比较大;相同的光子数量分布在不同的面积上;显然,面积小的单位面积上是所接收到的光子就多,而面积大的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光子就少;数字影像传感器是依靠其上的微小的接收单元来接收光子,并将光子转换成光电子;这样的微小单元一般称为像元;像元是有大小的,例如QHY8L深空相机的像元尺寸是7.8μm×7.8μm,而QHY183C深空相机的像元尺寸是2.4μm×2.4μm。
我们使用某一台深空相机,挂在小焦比望远镜上;在相同的曝光时间内,天体发射出来的的光子被数量较少的像元所接收(因为成像面积小),也即单个像元可以接收到更多的光子,当然曝光效率高;反之如果挂在焦比大的望远镜上,单个像元接收到的光子较少(因为成像面积大),当然曝光效率就低由于深空天体大多都非常暗淡。
拍摄过程往往需要很长的曝光时间。如何尽量缩短曝光时间是深空天摄影同好中经常的话题。提高曝光效率当然是可以缩短曝光时间,所以选则小焦比的光学系统很有意义。
现有技术一般都是通过提升望远镜的通光口径,来实现减小焦比的目的,但成本很高(随着口径的增加,光学系统的成本将呈几何倍数增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紧凑式小焦比折反射望远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紧凑式小焦比折反射望远镜,所述望远镜包括外壳与光学系统。
所述外壳包括镜筒、物镜组、透镜组以及调焦座,物镜组固定连接在镜筒后端,透镜组固定连接在镜筒前端,调焦座螺纹连接在透镜组前端。
所述光学系统包括四片透镜,四片透镜依次排列在同一轴线上,由前至后依次为透镜四、透镜三、透镜一、透镜二;所述透镜四的前、后侧面均为凸面;所述透镜三的前、后侧面均为凹面;所述透镜一的前、后侧面均为凸面;所述透镜二的前侧面为凹面,其上镀多层高透膜,透镜二的后侧面为凸面,其上镀多层高反膜;所述透镜一、透镜二的半径大于透镜四、透镜三的半径;所述透镜四与透镜三之间留有间隙,透镜三的后侧面与透镜一的前侧面曲率半径一样、两者贴合并通过紫外线光胶粘连,透镜一与透镜二之间留有间隙;光线由透镜一的前侧照射透镜一的外侧部位上,经透镜一折射后照射在透镜二上,经透镜二反射后照射在透镜一的中间部位上,经透镜一、透镜三折射后照射在透镜四上,由透镜四折射出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斯密特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斯密特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003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