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T形节间柱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00819.9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48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贾文文;张天宝;贾喜;汪凯;杨安营;徐星明;张微;杨璋;刘汪洋;韩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绿色建筑产业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E04G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1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模壳 混凝土 组合 节间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T形节间柱,其包括承重板和连接板,承重板和连接板均为一体成型结构,承重板竖直设置且与建筑物墙体的高度相同,连接板与承重板的高度相同,承重板开设有通孔,通孔从承重板上表面开始沿承重板的高度方向开设并贯穿承重板,连接板开设有浇筑孔,浇筑孔从连接板上表面开始,沿连接板的高度方向开设并贯穿连接板,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承重板长度方向侧壁,且连接板高度方向中心线与承重板高度方向中心线平行,本申请具有操作简便、节间柱使用稳定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组合墙节间柱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T形节间柱。
背景技术
钢模壳混凝土结构是一种以钢结构构件为模板,并在其内部浇筑混凝图从而形成的一种钢与砼的结合结构,与传统的混凝土建筑物相比,钢模壳混凝土结构可实现工厂化、标准化和数模化,钢模壳梁、柱是钢模壳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结构,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支撑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成本的安全稳定性。
现有的节间柱采用拼接的方式进行组装,再向节间柱的空腔内插接钢筋并浇筑混凝土。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操作过程繁琐,且节间柱之间连接不稳定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方案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T形节间柱。
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T形节间柱,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T形节间柱,包括承重板和连接板,承重板和连接板均为一体成型结构,承重板竖直设置且与建筑物墙体的高度相同,连接板与承重板的高度相同,承重板开设有通孔,通孔从承重板上表面开始沿承重板的高度方向开设并贯穿承重板,连接板开设有浇筑孔,浇筑孔从连接板上表面开始,沿连接板的高度方向开设并贯穿连接板,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承重板长度方向侧壁,且连接板高度方向中心线与承重板高度方向中心线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模壳混凝土组合墙T形节间柱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承重板和连接板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承重板和连接板固定连接,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直接将节间柱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分别向通孔和浇筑孔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完成节间柱的使用,整个使用过程只需要将节间柱放置在正确的位置即可,不需要现场对混凝土进行组装,达到了操作简便、节间柱使用稳定的效果。
优选的,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承重板长度方向侧壁中心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承重板长度方向中心位置,使承重板两侧的余量更加的均匀,在建筑物墙体受到外力时,承重柱受力均匀,因此节间柱的设置使建筑更加稳定。
优选的,承重板长度方向侧壁长度是连接板长度方向侧壁长度的三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重柱长度方向侧壁长度是连接板长度方向侧壁长度的三倍,即承重柱两侧剩余部分与连接板长度相同,当节间柱固定在建筑物的墙体内时,受力更加的均匀,稳定性也有所增加。
优选的,承重板长度方向两内壁之间设置有多组拉紧组件,拉紧组件在承重板的高度方向由承重板的底端向顶端等距分布;拉紧组件在承重板的长度方向随着拉紧组件的所处高度逐渐升高,拉紧组件依次从承重板一宽度方向内壁向对称宽度方向内壁等距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节间柱选择合适的位置固定之后,需要向通孔内浇筑混凝土,拉紧组件的设置提高了承重板的稳定性,保证了承重板长度方向两侧壁之间距离不会因为混凝土压力而增大,保证了承重柱稳定性的同时保证了节间柱使用的稳定性。
优选的,拉紧组件包括拉杆、卡块和卡套,拉杆水平设置且与承重板长度方向内壁垂直,卡块固定连接在拉杆长度方向两端下表面,卡套固定连接在承重板长度方向内壁,当拉紧组件处于拉紧状态时,卡块卡接在卡套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绿色建筑产业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绿色建筑产业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008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放线止逆器
- 下一篇:一种薄款吸盘型LED筒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