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分类的垃圾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02004.4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01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梁恒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恒伟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16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程志军 |
地址: | 526400 广东省肇庆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分类 垃圾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分类的垃圾回收装置,涉及垃圾回收技术领域。包括回收箱,所述回收箱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顶部活动设置有箱盖,所述回收箱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固定设置有螺旋刀片,所述螺旋刀片的正下方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的正下方活动设置有压缩箱,所述的压缩箱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漏水板、抖料弹簧以及过滤板,通过设置抖料弹簧,就可以将被压板压缩的垃圾进行向上抖动,有助于沥干垃圾中的水分,减少垃圾和水分的发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分类的垃圾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垃圾在分类储存阶段属于公众的私有品,垃圾经公众分类投放后成为公众所在小区或社区的区域性准公共资源,垃圾分类搬运到垃圾集中点或转运站后成为没有排除性的公共资源。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多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等来进行分类的,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由于排水排气不好,固液垃圾容易腐败发臭,放出难闻的臭味,并且发酵过程中还产生大量的水,这样可能导致水流出垃圾箱内,污染地面,由于垃圾桶结构较为单一,而导致在垃圾清理回收时,十分不便,现有回收装置由于不能对垃圾进行破碎,从而使垃圾桶实际使用的空间减小,从而影响垃圾的正常存储,不能够对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压缩,导致清理次数增加且垃圾容易溢出的问题,回收装置内处理设备在运转时会产生震动以及噪音,会对周边人群产生影响,还有现有回收装置垃圾取出较为麻烦,增加劳动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分类的垃圾回收装置,具备破碎、压缩、固液分离、减震以及取出简单的优点,以解决污水污染、空间较小、震动以及取出较为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破碎、压缩、固液分离、减震以及取出简单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分类的垃圾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箱,所述回收箱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顶部活动设置有箱盖,所述回收箱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固定设置有螺旋刀片,所述螺旋刀片的正下方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的正下方活动设置有压缩箱,所述的压缩箱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漏水板、抖料弹簧以及过滤板,所述漏水板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位于限位槽内部,所述压缩箱的底部四角均活动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所述回收箱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回收箱的底部活动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减震弹簧以及减震推杆,所述回收箱的正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回收标识以及箱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旋刀片的形状呈S形螺旋状,所述螺旋刀片为抗腐蚀螺旋刀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槽与滑块之间的连接关系为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位于压缩箱两侧内壁的限位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漏水板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漏水孔,所述漏水板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抖料弹簧,所述抖料弹簧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过滤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回收箱的底部四角均活动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套筒内减震弹簧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减震推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料口的顶部通过铰接件活动设置有箱盖,所述回收箱的正面活动设置有箱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分类的垃圾回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恒伟,未经梁恒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020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