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沉管承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10736.8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37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彭秀清;赖少波;王永珊;钟美达;黄秋云;黄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03 | 分类号: | B63B35/03;B63B25/24;B63B73/10;B63C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刘慧丽;颜希文 |
地址: | 5107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沉管承接装置,包括多个设置在船舶底部的不同分段船体上的支墩,所述支墩包括支墩本体和面板,所述支墩本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分段船体上,所述面板固定设于所述支墩本体的另外一端;所述沉管上预留有多个与所述支墩相对应的凹槽,所述支墩插设于所述凹槽内且使所述支墩的面板匹配抵接在所述凹槽的底部;沉管上还捆扎有用于固定沉管的绑带。本实用新型的沉管承接装置使船舶与沉管进行准确的对接定位,避免沉管运输过程中出现滑移错位移动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运输沉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沉管承接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的海底隧道沉管由于其体积较大、重量较重,致使其运输具有较大的难度和需要较多的技术含量,船舶在运输大型沉管时容易出现滑移错位。为增加运输船舶和沉管的对接匹配度和紧固性,避免运输过程中滑移错位,造成风险,现有技术中采用将沉管与船舶绑扎紧固的方法,但是该方法中由于船舶与沉管未进行对接定位,致使沉管运输过程中仍然具有滑移错位移动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沉管承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船舶与沉管未进行对接定位、致使沉管运输过程中仍然具有滑移错位移动的风险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沉管承接装置,包括多个设置在船舶底部的不同分段船体上的支墩,所述支墩包括支墩本体和面板,所述支墩本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分段船体上,所述面板固定设于所述支墩本体的另外一端;
所述沉管上预留有多个与所述支墩相对应的凹槽,所述支墩插设于所述凹槽内且使所述支墩的面板匹配抵接在所述凹槽的底部;
所述沉管上还捆扎有用于固定沉管的绑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墩具有结构相同的八个,八个所述支墩两两相对布置,两个相对的支墩位于相同的分段船体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墩本体包括柱状的底座、设于底座上的凸台,所述面板设于所述凸台的远离所述底座的端部;
所述凸台的径向尺寸自所述底座向所述面板逐渐减小。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面板的与所述凹槽抵接的表面上设有减震垫。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凸台的径向截面为圆形或三角形或多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沉管承接装置包括多个设置在船舶底部的不同分段船体上的支墩,支墩包括支墩本体和面板,支墩本体的一端固定于分段船体上,面板固定设于支墩本体的另外一端;沉管上预留有多个与支墩相对应的凹槽,支墩插设于凹槽内且使支墩的面板匹配抵接在凹槽的底部;沉管上还捆扎有用于固定沉管的绑绳。沉管设置在船舶底部,沉管的凹槽与支墩相对应的匹配插接,用于定位沉管的左右以及前后位置,同时利用绑带将沉管与船舶固定,限制沉管上下方向的位置,使船舶与沉管进行准确的对接定位,避免沉管运输过程中出现滑移错位移动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沉管承接装置,首先在分段建造船体的过程中将各支墩本体两两相对的固定在分段船体的底部;然后确定面板的高度和前后位置,将面板固定到支墩本体的另一端部;在沉管上与支墩相对的位置设置凹槽,沉管设置于船舶底部使凹槽与沉管相对应匹配安装;在船舶上设置用于绑扎沉管的绑带。本实用新型不仅设置了绑扎紧固的绑带,且增加有支墩与凹槽的管船对接装置,使其榫卯一起,保障定位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107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