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跨骑式全地形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10786.6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12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5/01 | 分类号: | B62K5/01;B62J50/22;B62J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曹雪荣 |
地址: | 213003 江苏省常州市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骑 地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跨骑式全地形车,所述跨骑式全地形车包括:车身;方向把,所述方向把安装于所述车身,所述车身构造有下凹区域,所述下凹区域位于所述方向把处;电气操控件,所述电气操控件布置于所述下凹区域。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跨骑式全地形车,具有方便驾驶员观察和操作、误操作概率小、外观整体性强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跨骑式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跨骑式全地形车,随着功能的不断扩展,需要设置的电气操控件越来越多,但是受到跨骑式全地形车体积的限制,驾驶员操控区域范围内的车身面积较小,导致电气操控件的布置较为零乱,驾驶员无法快速找到并操作,误操作的风险较大,而且这些电气操控件的布置,还会影响车辆的外观整体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跨骑式全地形车,该跨骑式全地形车具有方便驾驶员观察和操作、误操作概率小、外观整体性强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跨骑式全地形车,包括:车身;方向把,所述方向把安装于所述车身,所述车身构造有下凹区域,所述下凹区域位于所述方向把处;电气操控件,所述电气操控件布置于所述下凹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全地形车,具有方便驾驶员观察和操作、误操作概率小、外观整体性强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下凹区域环绕所述方向把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下凹区域朝向后上方敞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车身构造有凸起,所述凸起围绕所述下凹区域设置,所述凸起的上沿高于所述下凹区域的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的位于所述下凹区域前方的部分高于所述凸起的其余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凸起包括:前凸起,所述前凸起位于所述下凹区域的前方;左前凸起,所述左前凸起位于所述下凹区域的左侧,所述左前凸起的前端与所述前凸起的左端相连;左后凸起,所述左后凸起位于所述下凹区域的左侧,所述左后凸起的前端与所述左前凸起的后端相连;右前凸起,所述右前凸起位于所述下凹区域的右侧,所述右前凸起的前端与所述前凸起的右端相连;右后凸起,所述右后凸起位于所述下凹区域的右侧,所述右后凸起的前端与所述右前凸起的后端相连;后凸起,所述后凸起位于所述下凹区域的后方,所述后凸起的左端与所述左后凸起的后端相连,所述后凸起的右端与所述右后凸起的后端相连;其中,所述左前凸起和所述右前凸起之间的距离由前至后逐渐增大,所述左后凸起和所述右后凸起之间的距离由后至前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下凹区域包括前部区域和后部区域;所述前凸起、所述左前凸起和所述右前凸起绕所述前部区域设置,所述前部区域设有仪表;所述后凸起、所述左后凸起和所述右后凸起绕所述后部区域设置,所述电气操控件设于所述后部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车身包括:车架;驾驶员座椅,所述驾驶员座椅设于所述车架;仪表罩,所述仪表罩设于所述车架;装饰罩,所述装饰罩设于所述车架,所述装饰罩位于所述仪表罩的后方且位于所述驾驶员座椅的前方;其中,所述下凹区域位于所述仪表罩的后方且位于所述装饰罩的前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电气操控件包括电源锁、绞盘开关、指纹锁和对讲机开关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装饰罩的一部分可开合地覆盖数据线接口和点烟器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107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平台
- 下一篇:一种新型顶升移载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