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跟骨骨牵引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15658.0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836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梅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42 | 分类号: | A61F5/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8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牵引 定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器械辅助装置,公开了一种跟骨骨牵引定位装置,包括“L”型底板和定位组件,“L”型底板一个折边上设有足印、折弯处设有分别与“L”型底板两折边垂直的连接座;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标尺、调节手柄、套筒以及斯氏针;定位标尺一端通过锁紧螺栓装配在连接座上,定位标尺上设有第一调节孔和定位孔;调节手柄一端设有定位销,其长度方向上设有第二调节孔;套筒滑动装配在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内,套筒自由端与定位销端部平齐;斯氏针通过套筒向足跟进针。本实用新型可以保证术中足部始终处于中立位,进针点在内踝下端到足跟后下缘连线上,调节定位标尺角度和套筒的位置可实现套筒对准术前标记的斯氏针进针点,定位精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器械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跟骨骨牵引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跟骨骨牵引是临床常见的骨骼牵引方式之一,主要应用于胫腓骨不稳定骨折以及髋膝关节挛缩畸形的早期治疗,临床操作如下:将踝关节保持伸屈中立位,自内踝下端到足跟后下缘连线的中点即为进针标记点,消毒皮肤,局麻后用斯氏针从内侧标记点刺入到跟骨,一手持针保持水平位并与跟骨垂直,一手锤击针尾,将针穿过跟骨并从外侧皮肤穿出,使牵引针两端外露部分等长。
但临床操作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进针要同时在水平面和冠状面上保持水平有一定的难度,使得术后牵引过程中无法保证足部始终处于中立位,不利于骨折位置的保持,患者耐受差;
2、进针点和出针点位置的偏移可导致斯氏针误入关节面损伤跟距关节面软骨,或者因远端骨质少导致术后牵引过程中出现骨质劈裂;
3、传统的锤击斯氏针尾端的穿针方法偶有出现骨质劈裂导致操作失败的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上述跟骨骨牵引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跟骨骨牵引定位装置,使得在进针过程中,保持足部始终处于中立位,定位精准,避免出现术中牵引位置不正或出现骨质劈裂以及误入关节面损伤关节软骨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跟骨骨牵引定位装置,包括:
“L”型底板,用于放置足部,其中一个折边上设有与足部对应的足印,所述“L”型底板的折弯处设有分别与“L”型底板两折边垂直的连接座;
定位组件,其包括依次装配的定位标尺、调节手柄、套筒以及斯氏针;
所述定位标尺的一端装配在连接座上并通过锁紧螺栓锁紧,所述定位标尺于长度方向上设有第一调节孔,和定位孔;
所述调节手柄的一端设有与定位孔对应的定位销,其长度方向上设有与第一调节孔对应的第二调节孔;
所述定位标尺和调节手柄通过套筒锁紧,所述套筒滑动装配在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内,其自由端与定位销的端部平齐;
所述斯氏针通过套筒从跟骨内侧向外侧进针。
进一步地,所述足印的深度为10~20㎜。
进一步地,所述足印的大小为标准码的36码~44码。
进一步地,所述“L”型底板设有足印的折边上设有若干透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上装配有两组螺母和平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术中将足部置于“L”型底板1上设置的足印内,可以确保足始终处于伸屈中立位,减少不必要的偏差;
2、滑动装配的套筒可以实现套筒于第一调节孔内上下调节,确保进针点在内踝下端到足跟后下缘连线上,再通过调节定位标尺的角度和套筒与定位销的距离即可实现套筒出针端能够对准术前标记的斯氏针进针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156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冷干机
- 下一篇:一种反渗透海水淡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