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20099.2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19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雷广;葛伟骏;周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08 | 分类号: | H01H71/08;H01H73/04;H01H7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5 | 代理人: | 王茀智;刘蒙南 |
地址: | 325603 浙江省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路器 | ||
一种断路器,在相线极模块的两侧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在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设置有操作机构、线路板和触头机构,所述触头机构的动触头、静触头分别与第二端子、第一端子电气连接,所述线路板通过第一取电线路从相线极模块取电,并且在第一取电线路上设有一个可被操作机构触发的辅助触点机构,所述辅助触点机构随操作机构的分合闸动作而使第一取电线路失电或得电;所述辅助触点机构包括导电元件和弹性导电件,所述导电元件与线路板电气连接,弹性导电件的一端与第一端子电气连接,弹性导电件的另一端可在操作机构的作用下与导电元件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辅助触点机构使线路板在断路器分闸时断电,不会受到过压、雷电流等冲击而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现有具备电力电子功能的单相或三相断路器,如具有剩余电流检测、故障电弧检测、过电压检测和欠电压检测功能的断路器,由于其内部的线路板需要从出线端或负载端取电,其接线端子必须标明进/出线端或电源/负载端,使线路板的取电线随断路器的分合闸而失电或得电。
但如果断路器因人为操作失误使进/出线端或者电源/负载端反接,当断路器断开时,线路板的取电线仍与馈电线路连接处于高电位,若在此时馈电线路发生过压、雷电流等故障,线路板将会因承受过压、雷电流等的冲击而被损坏,导致断路器的电力电子功能失效,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断路器,至少包括一个相线极模块,在相线极模块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对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在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设置有操作机构、线路板和触头机构,所述触头机构的动触头与第二端子电气连接,触头机构的静触头与第一端子电气连接,所述线路板通过第一取电线路从相线极模块取电,并且在第一取电线路上设有一个可被操作机构触发的辅助触点机构,所述辅助触点机构随操作机构的分合闸动作而使第一取电线路失电或得电;
所述辅助触点机构包括导电元件和弹性导电件,所述导电元件与线路板电气连接,弹性导电件的一端与第一端子电气连接,弹性导电件的另一端可在操作机构的作用下与导电元件配合,使辅助触点机构闭合或断开以操作第一取电线路的通断。
进一步,在所述第一端子为进线端或电源端,所述第一取电线路包括辅助触点机构,线路板依次通过导电元件、弹性导电件从第一端子取电。
进一步,所述第二端子为进线端或电源端,所述第一取电线路包括辅助触点机构和触头机构,线路板依次通过导电元件、弹性导电件、静触头和动触头从第二端子取电。
进一步,所述弹性导电件为扭簧,扭簧包括中部的扭曲部和从扭曲部两端向外延伸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扭曲部可转动的固定安装在相线极模块中,第一弹性臂与第一端子电气连接,第二弹性臂向操作机构的方向延伸用于与操作机构的触头支持或杠杆配合。
进一步,所述导电元件包括导电件本体和第一取电线,所述导电件本体的一端通过第一取电线与线路板连接,导电件本体的另一端用于与弹性导电件接触配合。
进一步,所述操作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相线极模块中的杠杆,在所述杠杆上弹性转动安装有触头支持,触头机构的动触头安装在触头支持的下部,在杠杆或触头支持的一侧凸出设有用于与弹性导电件配合的按压部,所述按压部随操作机构的分合闸动作与弹性导电件配合,使弹性导电件与导电元件接触或分离以触发辅助触点机构的闭合或断开。
进一步,在第一端子与下端之间还设置有手柄和短路保护机构,所述手柄设置在相线极模块的上部,并且手柄与操作机构联动连接,短路保护机构设置在手柄的下方且位于操作机构的一侧,辅助触点机构设置在手柄与短路保护机构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200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