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渗水螺母及对拉螺杆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20101.6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421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何其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其佳 |
主分类号: | E04G17/065 | 分类号: | E04G17/065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王丽霞 |
地址: | 410015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渗水 螺母 螺杆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渗水螺母及对拉螺杆组件。所述防渗水螺母包括本体、设于所述本体一端的具有内螺纹的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本体另一端的具有内螺纹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本体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具有径向设置的至少一个防渗孔。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防渗水螺母在对建筑模板加强及间距定位的前提下,还保证浇筑好的混凝土不渗水,实现了成本低,易制造,无建筑垃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渗水螺母及对拉螺杆组件。
背景技术
混凝土建筑施工中,为了保持墙体形状及厚度,需要使用对拉螺杆装置来控制模板之间的距离。但因为成本问题,施工完成后,对拉螺杆需要取出重复使用,这样就在混凝土墙体中留下了一个贯通的对拉螺杆孔,需要后期花人力物力进行孔洞的防水封堵处理,但还是避免不了因施工疏忽或两次材料的结合力度及热胀冷缩系数不同,导致墙体渗水。虽然如专利申请号CN2015201146477技术中的对穿螺杆装置,也有很好的防渗水功能,但需把整条螺杆留置在混凝土中,材料消耗大,加上还要焊接防水块,螺杆两端都要连接长螺母,使得加工量大,成本更高,施工复杂。又如专利申请号CN2011203587141技术的对穿螺杆也有防渗水功能,但除了有上述不足外,还有防水材料老化带来的风险。
现在的铝模板系统中,部分引进了拉片代替对拉螺杆,虽然解决了墙体渗水问题,但浇筑混凝土时,拉片与模板之间的缝隙导致的漏浆问题不好控制,重型墙、柱部位还是要配合对穿螺杆一起使用,并且因拉片断尾而产生建筑垃圾,而且,由于拉片断点靠近墙体表面,假如后期防锈处理不到位,很容易让锈迹渗出墙壁表面影响装修效果,导致更大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渗水螺母及对拉螺杆组件,保证浇筑好的混凝土不渗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渗水螺母包括本体、设于所述本体一端的具有内螺纹的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本体另一端的具有内螺纹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本体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具有径向设置的至少一个防渗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防渗孔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防渗孔之间均设有内阻挡结构。
优选的,所述防渗孔为通孔;所述内阻挡结构包括呈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
优选的,所述防渗孔为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防渗孔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防渗孔之间均设有延伸至本体外侧的外阻挡结构;所述内阻挡结构与外阻挡结构分断。分断指两者之间不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渗孔为通孔,所述内阻挡结构将所述防渗孔与第一连接部完全隔离或部分隔离,所述内阻挡结构将所述防渗孔与第二连接部完全隔离或部分隔离。
优选的,所述防渗孔为盲孔;所述内阻挡结构将所述防渗孔与第一连接部完全隔离或部分隔离,所述内阻挡结构将所述防渗孔与第二连接部完全隔离或部分隔离。
优选的,在所述内阻挡结构的一端或两端连接有外阻挡结构,所述外阻挡结构延伸至所述本体的外侧;所述内阻挡结构与外阻挡结构为一体结构形成组合阻挡结构;所述防渗水螺母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组合阻挡结构。
优选的,所述防渗水螺母的外形为四面体、三面体、圆柱体或多面体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防渗孔为方孔、圆孔、三角孔或多边形孔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对拉螺杆组件,包括对拉螺杆、锁紧螺母、套管、浇杯和上述的防渗水螺母,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各对应螺纹连接有一根所述对拉螺杆,每根所述对拉螺杆延伸至防渗水螺母的外侧,并在该延伸端上依次设有所述套管、浇杯和锁紧螺母。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计防渗孔的防渗水螺母,并将其应用在对拉螺杆中,在对建筑模板的间距定位的前提下,还保证浇筑好的混凝土不渗水,实现了成本低,易制造,无建筑垃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其佳,未经何其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201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