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提拿的陶瓷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23470.0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86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陈为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化县嘉祥陶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6/26 | 分类号: | A47J36/26;A47J36/36;A47G19/02 |
代理公司: | 泉州协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1 | 代理人: | 颜呈燕 |
地址: | 3625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陶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提拿的陶瓷碟,包括陶瓷碟本体,所述陶瓷碟本体的底部活动设置有碟托,所述碟托包括托体和碟托漏斗,所述托体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安装有电阻丝,所述托体上方与碟托漏斗连接处水平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均匀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托体为空心结构,所述托体的顶端向外侧上方倾斜固定连接有碟托漏斗。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陶瓷碟本体的下方设置碟托,碟托的托体内均匀设置电阻丝,托体上方水平固定设置固定板,固定板上均匀设置散热孔,电阻丝工作产生热量,热量通过固定板的散热孔向上传递,对陶瓷碟本体进行加热保温,避免食物冷却,影响食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陶瓷碟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提拿的陶瓷碟。
背景技术
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同时也是我国的一种工艺美术品,远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我国传统的陶瓷工艺美术品,质高形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闻名于世界。人们通常用陶瓷制成碗碟供家庭日常使用,用于盛放食物,然而食物盛放一会由于自身散热,保持不了多久就会冷却,影响食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提拿的陶瓷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提拿的陶瓷碟,包括陶瓷碟本体,所述陶瓷碟本体的底部活动设置有碟托,所述碟托包括托体和碟托漏斗,所述托体为空心结构,所述托体的顶端向外侧上方倾斜固定连接有碟托漏斗,所述托体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安装有电阻丝,所述托体上方与碟托漏斗连接处水平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均匀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托体和碟托漏斗的外侧设置有隔热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托体的底部向下固定连接有底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陶瓷碟本体的内侧设置有内陶瓷层,所述陶瓷碟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外陶瓷层,所述内陶瓷层和外陶瓷层之间均匀固定设置有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陶瓷碟本体的顶端两侧均向外固定连接有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把手上设置有防滑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陶瓷碟本体的下方设置碟托,碟托的托体内均匀设置电阻丝,托体上方水平固定设置固定板,固定板上均匀设置散热孔,电阻丝工作产生热量,热量通过固定板的散热孔向上传递,对陶瓷碟本体进行加热保温,避免食物冷却,影响食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托体和碟托漏斗的外侧设置有隔热层,避免手触摸到被烫伤。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陶瓷碟本体的内陶瓷层和外陶瓷层之间均匀固定设置凸起,提高陶瓷碟本体的硬度,当不小心掉落时,避免陶瓷碟本体被摔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便于提拿的陶瓷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便于提拿的陶瓷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便于提拿的陶瓷碟的俯视图。
图4为一种便于提拿的陶瓷碟中陶瓷碟本体侧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陶瓷碟本体;2、碟托;3、碟托漏斗;4、托体;5、凹槽;6、电阻丝;7、固定板;8、散热孔;9、隔热层;10、底座;11、内陶瓷层;12、外陶瓷层;13、凸起;14、把手;15、防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化县嘉祥陶瓷有限公司,未经德化县嘉祥陶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234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