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输送温敏水凝胶的微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24016.7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05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黄慧瑛;魏亚明;何敏超;卓燕容;黄华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消化疾病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B17/1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黄华莲 |
地址: | 51018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输送 温敏水 凝胶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输送温敏水凝胶的微导管,其包括外壁和内壁,所述外壁和所述内壁之间设有冷凝部,所述内壁形成用于流通温敏水凝胶的主腔。其中冷凝部对主腔内的温敏水凝胶进行降温,使温敏水凝胶在进入人体动脉瘤前处于溶胶状态,从而使温敏水凝胶顺利送入人体,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可以应用在动脉瘤栓塞的介入治疗手术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输送温敏水凝胶的微导管。
背景技术
温敏水凝胶作为一种潜在的新型栓塞材料,预期可替代传统的弹簧圈,在动脉瘤的微创性介入治疗时,温敏水凝胶可进行连续的栓塞材料填充,并且不需要更换弹簧圈及微导管,对手术过程的简化和患者的治疗效果都有很好的作用;但是温敏水凝胶对温度敏感,需要保证其在进入人体动脉瘤内之前保持在液相温度区间,才可以以溶胶状态流入人体内。
目前输送温敏水凝胶的导管采用隔热材料使温敏水凝胶在管内保持在低温液相区间,但是随着手术的进行,还是会有一定的热量传导进管内,使部分温敏水凝胶在输送的过程中有温度升高到固相温度的可能,从而堵塞导管或者减小温敏水凝胶的流量,增加了手术的时间和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输送温敏水凝胶的微导管,保证温敏水凝胶在进入人体动脉瘤前处于溶胶状态,使温敏水凝胶顺利送入人体,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输送温敏水凝胶的微导管,其包括外壁和内壁,所述外壁和所述内壁之间设有冷凝部,所述内壁形成用于流通温敏水凝胶的主腔。
温敏水凝胶在低温时处于溶胶状态,即液体状态,在进入人体后,会因为人体的温度使其温度升高,然后变成固体状态,促使动脉瘤局部区域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栓形成,即可形成栓塞。温敏水凝胶通过主腔被输送到人体内的动脉瘤内,在输送的过程中进入动脉瘤之前,主腔的外部即所述外壁和所述内壁之间的冷凝部会将人体的热量传导出去,而不让热量传导到正在输送的温敏水凝胶内,这样既可保证温敏水凝胶在输送的过程中处于溶胶状态的温度,从而保证温敏水凝胶顺利输送到人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部包括至少两个冷凝腔,每个所述冷凝腔都沿所述微导管的轴向延伸设置,各所述冷凝腔的前端相互连通,且每个所述冷凝腔的前端均封闭在所述外壁和所述内壁之间;每个所述冷凝腔的后端都设有开口并都与微导管的外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至少两个冷凝腔环绕分布在所述主腔的周围。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部包括若干根金属丝,每根所述金属丝的后端都伸出微导管的尾端。
进一步的,每根所述金属丝都与所述主腔的轴向平行,并且所述若干根金属丝环绕分布在所述主腔的周围。
进一步的,所述若干根金属丝之间互相连接形成网状结构并环绕在所述主腔周围。
进一步的,所述主腔内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内壁连接;所述外壁和所述内壁之间埋设有信号线,所述传感器和所述信号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输送温敏水凝胶的微导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在进行微创性的介入治疗时,保证温敏水凝胶在输送的过程中进入动脉瘤之前,主腔的外部即所述外壁和所述内壁之间的冷凝部会将人体的热量传导出去,而不让热量传导到正在输送的温敏水凝胶内,这样既可保证温敏水凝胶在输送的过程中处于溶胶状态的温度,从而使温敏水凝胶顺利输送到人体内,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输送温敏水凝胶的微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C-C截面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消化疾病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经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消化疾病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240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