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车辆用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24080.5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11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毛业军;朱茂华;肖云华;杨天智;李仕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66 | 分类号: | F04D29/66;F04D29/70;F04D29/40;B61C1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王丽霞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车辆 冷却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用冷却系统。所述轨道车辆用冷却系统包括风路系统,所述风路系统包括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内设有连接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所述风路系统中,临近所述进风口的所述风道通过进风消声器形成转角结构,临近所述出风口的所述风道通过出风消声器形成转角结构;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热交换器的同一侧,且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上方。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轨道车辆用冷却系统能有效降低冷却塔噪声,并实现下进、上出,使换热的高温度空气自上端设置的出风口散出,避免伤害到乘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通风冷却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用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机车牵引系统都是采用油水复合散热系统(简称冷却塔)。冷却塔具有集成度高、散热能力强、检修维护方便等特点,但也存在噪声大等缺点。分散型动车组牵引系统散热功率小,通常都是自带散热系统。动力集中型动车组牵引系统也集成在动力车上,牵引系统散热功率大,如继续采用变流柜、变压器自带散热系统,体积、重量都会大大增加,不利于总体设备布置。
如现用专利公告号CN201367024Y中公开的冷却塔,其采用油路系统、水路系统和风路系统三部分,该三部分固定在由底座和外壳限定的同一空间内,且该三个系统共用一个热交换器。如图1所示,油路系统的主回路为:热交换器的油散热器的高温油入口与主变压器连通,该油散热器的出口端通过油泵与变压器连通;油路系统的副回路为:主变压器顶部通过管路与副油箱连通,该副油箱与直接连通大气的干燥器连接,使主变压器产生的气体和空气能够顺利排出。水路系统的主回路为:热交换器的水散热器的高温水入口与主变流柜连通,水散热器的出口端通过水泵与主变流柜连通;水路系统的副回路为:主变流柜通过膨胀水箱与水泵连通。风路系统为:连通进口风道的风机与热交换器中的风道连通,该风道系统出口端通向机车底部大气。
该冷却塔的风路系统存有以下几个问题:
(1)冷却噪音大,影响乘客的乘坐体验感;
(2)出口在机车的底部,因出口空气温度较高,容易伤害到乘客。
因此,需要在现用技术中,对风路系统做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用冷却系统,以降低噪音,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感及避免伤害乘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车辆用冷却系统包括风路系统,所述风路系统包括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内设有连接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所述风路系统中,临近所述进风口的所述风道通过进风消声器形成转角结构,临近所述出风口的所述风道通过出风消声器形成转角结构;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热交换器的同一侧,且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上方。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热交换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位置处,增设进风消声器和出风消声器,使风道形成转角结构,能有效降低冷却塔噪音;另外,出风口和进风口的位置设置能够实现侧进、侧出及下进、上出的形式,有效避免出风口的高温空气对乘客的伤害。
优选的,所述进风消声器和出风消声器均包括多个呈转角结构的导流叶片,多个导流叶片在所述进风口或出风口处间隔排布,多个导流叶片之间形成所述风道。
所述导流叶片起导流、均流作用,提高冷却塔散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进风口设有能对进风过滤的惯性过滤器。惯性过滤器可过滤空气中的大部分水、灰尘、异物等,起净化作用。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设有能调整出风角度的百叶窗。通过百叶窗的角度调整,可使热空气导流至更高处的空气中。
优选的,所述热交换器内设有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机,通过所述风机形成所述风道。
优选的,所述转角为90°直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240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