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气囊的造口袋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24186.5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97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钟荣桂;韦瑞丽;王月;余芳;孙敏;韦丽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447 | 分类号: | A61F5/447;A61F5/445;A61M1/00 |
代理公司: | 广西中知科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30 | 代理人: | 赵团军 |
地址: | 530021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囊 口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气囊的造口袋,包括造口袋本体,造口袋本体的正面上部开设有供引流管通过的圆口,圆口的直径大于引流管的直径;造口袋本体的背面与所述圆口对应位置设有底盘;造口袋本体的下端设有排泄管;圆口处环设有环状气囊,圆口内侧具有与造口袋本体一体的连接部,环状气囊通过连接部与造口袋本体连接,连接部具有一端相互连接的内层和外层,环状气囊嵌入内层和外层之间,且环状气囊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内层和外层粘接;环状气囊上部设有充气阀和放气阀。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造口袋正面圆口处设置环状气囊,利用环状气囊充放气固定或取下引流管,固定方便,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气囊的造口袋。
背景技术
造口也称人造肛门,即消化系统或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对肠管进行分离,将肠管的一端引出到体表形成一个开口,即肛门或尿道移至腹壁。人体的肛门周围有两层括约肌,可以控制粪便的排泄,但是造口术后,肛门的功能消失,人造肛门并没有括约肌,粪便的排放不受控制,所以必须使用造口袋,避免粪便排出时的尴尬和不便。这类患者在需要在造口处粘贴一个袋子来装排出物,即造口袋,造口袋也可应用于肠瘘患者收集肠瘘液。
在使用造口袋时,创口深部组织的渗液需要负压抽吸,然后经过引流管排出,通常的做法是,在造口袋正面剪开一个小孔,引流管由此孔穿进去,为了防止渗液从剪开的小孔漏出来,常规的做法是在引流管周围贴上多层防漏皮,用于固定引流管和防漏,但是防漏皮时间长了会泡发还是会渗漏,影响造口袋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气囊的造口袋,解决了造口袋引流管固定和防止渗透的问题,提高造口袋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气囊的造口袋,包括造口袋本体,所述造口袋本体的正面上部开设有供引流管通过的圆口,所述圆口的直径大于引流管的直径;所述造口袋本体的背面与所述圆口对应位置设有底盘,所述底盘与所述造口袋本体连接为一体;所述造口袋本体的下端设有排泄管;所述圆口处环设有环状气囊,所述圆口内侧具有与所述造口袋本体一体的连接部,所述环状气囊通过连接部与所述造口袋本体连接,所述连接部具有一端相互连接的内层和外层,所述环状气囊嵌入内层和外层之间,且所述环状气囊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所述内层和外层粘接;所述环状气囊上部设有充气阀和放气阀,所述充气阀、所述放气阀贯穿所述外层,所述引流管外围至所述连接部的区域为气囊扩张区。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阀包括中空的圆管和固设于圆管外的第一限位片、第二限位片,所述圆管穿设于所述外层和环状气囊壁中,所述第一限位片设于所述外层的外侧且与所述外层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片设于所述环状气囊的内侧且与所述环状气囊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圆管的上端连接有进气管,所述圆管的下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圆管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底部与所述圆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堵住所述进气管的管口的球型塞头,所述球型塞头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气管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圆管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放气阀包括活动轴芯、套管、密封胶圈和第二弹簧,所述套管穿设于所述外层和环状气囊壁中且所述套管的外壁与所述外层、环状气囊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轴芯设置在套管内,所述活动轴芯两端都伸出所述套管,所述活动轴芯的一端固定有轴帽,所述活动轴芯的另一端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密封胶圈设于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活动轴芯外,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轴帽底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套管底部底接。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扩张区的宽度为10mm-20mm。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中心开设有预留孔,所述预留孔的直径为15mm,所述预留孔外设有剪孔刻度线,所述剪孔刻度线的最大直径为60mm。
进一步的,所述造口袋本体的侧面从靠近所述圆口的一端到所述排泄管的一端的尺寸逐渐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241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轨道车辆用冷却系统
- 下一篇:一种塑料软管排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