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发电厂两点自动加氨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24454.3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76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想;崔玉祥;杨淑琴;宋益纯;刘园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能源(山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3/12 | 分类号: | F17D3/1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张亮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发电厂 两点 自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发电厂两点自动加氨的系统,属于发电厂自动加氨技术领域,包括加氨系统、除氧器和省煤器,所述加氨系统连接有PLC控制器,所述加氨系统包括凝结水加氨系统和给水加氨系统;所述凝结水加氨系统包括与除氧器入口管道连通的氨溶液箱Ⅰ,氨溶液箱Ⅰ连通有预调箱Ⅰ;所述给水加氨系统包括与省煤器入口管道连通的氨溶液箱Ⅱ,氨溶液箱Ⅱ连通有预调箱Ⅱ。本实用新型改进目前加氨系统,在除氧器入口和省煤器入口均设置加氨系统,凝结水和给水两点协调加氨,比单点加氨多一层保障,保证水汽品质、减缓系统腐蚀,且增设的预调箱,避免现在人工补液浓度难调,影响氨溶液箱内浓度的问题,保证机组的正常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厂自动加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发电厂两点自动加氨的系统。
背景技术
燃煤发电厂水汽加药一般采用自动加氨方式。当氨溶液箱内氨水浓度固定、机组负荷稳定、给水流量等参数稳定时,加氨量基本不变,自动调节系统可以正常投入。
目前,当机组负荷变化或水汽加氨溶液箱内氨水浓度变化时,除氧器单点加氨自动调节系统是不足以应对的,极容易造成水汽系统pH不合格,对保证水汽品质、减缓系统腐蚀不利;再者,目前氨溶液箱内液位在下降后,是人工根据经验调配后倒入氨水为氨溶液箱补液,人工依据经验配制的溶液浓度难以精确控制浓度,影响氨溶液箱内的浓度,水汽品质稳定性差,十分不利于机组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发电厂两点自动加氨的系统;该用于发电厂两点自动加氨的系统改进目前加氨系统,在除氧器入口和省煤器入口均设置加氨系统,即使机组负荷变化,凝结水和给水两点协调加氨,也能控制水汽系统中pH合格,比单点加氨多一层保障,保证水汽品质、减缓系统腐蚀,且增设的预调箱,避免现在人工补液浓度难调,影响氨溶液箱内浓度的问题,保证机组的正常运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发电厂两点自动加氨的系统,包括加氨系统、除氧器和省煤器,所述加氨系统连接有PLC控制器,所述加氨系统包括凝结水加氨系统和给水加氨系统;所述凝结水加氨系统包括与除氧器入口管道连通的氨溶液箱Ⅰ,氨溶液箱Ⅰ连通有预调箱Ⅰ;所述给水加氨系统包括与省煤器入口管道连通的氨溶液箱Ⅱ,氨溶液箱Ⅱ连通有预调箱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中,上述除氧器入口处连接有除氧器电导率检测仪,所述省煤器入口处连接有省煤器电导率检测仪。
通过上述设计,本方案可更及时掌握除氧器入口处和省煤器入口处的溶液浓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中,上述氨溶液箱Ⅰ连通有加氨计量泵Ⅰ,加氨计量泵Ⅰ与除氧器入口管道连通。
通过上述设计,本方案可更便于为除氧器入口管道进行加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中,上述氨溶液箱Ⅱ连通有加氨计量泵Ⅱ,加氨计量泵Ⅱ与省煤器入口管道连通。
通过上述设计,本方案可更便于为省煤器入口管道进行加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中,上述除氧器电导率检测仪、省煤器电导率检测仪、加氨计量泵Ⅰ和加氨计量泵Ⅱ与PLC控制器分别连接;
所述PLC控制器的芯片上设置有除氧器电导率检测模块、凝结水加氨控制模块、省煤器电导率检测模块、给水加氨控制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
所述除氧器电导率检测模块负责收集除氧器电导率检测仪反馈的信息,并把信息发送至信息处理模块;
所述凝结水加氨控制模块负责根据信息处理模块发至的命令信息,控制加氨计量泵Ⅰ的开关;
所述省煤器电导率检测模块负责收集省煤器电导率检测仪反馈的信息,并把信息发送至信息处理模块;
所述给水加氨控制模块负责根据信息处理模块发至的命令信息,控制加氨计量泵Ⅱ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能源(山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家能源(山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244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