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道内置式喷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24585.1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62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井小海;杨明华;杨源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诚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50;B01D53/9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嫚嫚;赵燕力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道 内置 式喷吹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烟道内置式喷吹装置,该烟道内置式喷吹装置包括用于将催化剂粉末输送至烟道外壳内的分配阀和多根输粉支管,分配阀用于设置在烟道外壳上,分配阀的喷粉入口用于与烟道外壳的外部相连通,分配阀的喷粉出口用于与位于烟道外壳内的各输粉支管连接,各输粉支管上均设置有多个喷嘴,各喷嘴对催化剂粉末的喷射方向均用于与烟道外壳内烟气的流向相同。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喷入烟道的催化剂粉末与烟气混合不均匀、脱硫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净化技术领域,进一步的,涉及一种烟气脱硫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烟道内置式喷吹装置。
背景技术
烟气超标排放是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环保部门严控烟气排放,冶金企业排放烟气必须达标。烟气主要成分是NOx、SO2、COx和水分等,其中SO2占到烟气的质量的38%,是造成大气污染及酸雨的主要因素,必须对烟气进行脱硫处理,才能达到排放要求。
目前,国内外烟气脱硫的主要方法大体可分为干法、半干法和湿法三种。
其中,干法烟气脱硫相对于湿法系统来说,具有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操作方便、能耗低、生成物便于处置、无污水处理系统等特点,因而广受欢迎。干法脱硫工艺主要是将催化剂细粉随压缩空气喷入烟道中,使其与烟气充分混合接触,并与烟气中的SO2反应,生成硫酸盐颗粒,硫酸盐颗粒与飞灰一起由除尘器收集或经烟囱排出,从而达到烟气脱硫的目的,通过除尘器回收的副产物可作为化工产品再利用。干法脱硫的最大优点是治理中无废水、废酸的排出,减少了二次污染;缺点是脱硫效率低,设备庞大。
干法烟气脱硫的装置有多种结构,例如:在烟道垂直方向上能伸缩地设置多个喷头,每个喷头上均开设有多个喷孔,当需要向烟道内喷入催化剂时,控制喷头伸入到烟道内,外部的粉仓通过喷吹管与喷头相连,喷头在烟道内能沿自身的轴向转动,从而通过各喷孔将喷粉(能与SO2反应生产硫酸盐的催化剂粉末)吹入至烟道内;当不需要向烟道内喷入催化剂时,控制喷头从烟道中退出,但是该装置由于喷粉是从烟道内壁的一个点呈发散状喷入烟道,喷粉易打到烟道的内壁上,从而易造成喷粉的堆积;另外,如果该装置所处环境中粉尘较多,容易发生粉尘卡阻喷头动作的情况,无法保障工作的正常进行。又例如:将喷粉接管直接插入烟道内,将掺杂有喷粉的压缩空气打入烟道内,实现烟气与喷粉的混合,但是该装置无法烟气与喷粉的混合极不均匀,脱硫效率较低,脱硫效果不佳。
针对相关技术中喷入烟道的催化剂粉末与烟气混合不均匀、脱硫效率较低的问题,目前尚未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烟道内置式喷吹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道内置式喷吹装置,可大大提高催化剂在烟道内喷射的均匀度,保证催化剂与烟气在烟道内充分接触,使得烟气中的SO2反应充分,提高了烟气干法脱硫的效率,避免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道内置式喷吹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仅需在烟道上开孔连接即可完成对喷吹装置安装,在工作过程中,本喷吹装置通过烟道内流动的烟气即可使喷射的催化剂分散均匀,无需增加额外的动力,节能环保,适于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道内置式喷吹装置,所述烟道内置式喷吹装置包括用于将催化剂粉末输送至烟道外壳内的分配阀和多根输粉支管,其中:
所述分配阀用于设置在所述烟道外壳上,所述分配阀的喷粉入口用于与所述烟道外壳的外部相连通,所述分配阀的喷粉出口用于与位于所述烟道外壳内的各所述输粉支管连接,各所述输粉支管上均设置有多个喷嘴,各所述喷嘴对所述催化剂粉末的喷射方向均用于与所述烟道外壳内烟气的流向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诚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诚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245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
- 下一篇:基于双振镜系统的激光熔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