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颈椎牵引枕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25072.2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72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廖仕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仕川 |
主分类号: | A61F5/042 | 分类号: | A61F5/042;A47G9/10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王小艳 |
地址: | 408400 重庆市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颈椎 牵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颈椎枕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颈椎牵引枕,包括枕头本体,枕头本体的前端为向上凸的颈椎弯曲部,枕头本体的后端为向下凹的头部凹陷部,颈椎弯曲部下方设置有用于调整颈椎弯曲部的弯曲程度的第一升降机构;颈椎弯曲部下方还设置有用于调整颈椎弯曲部沿枕头本体的前端和后端方向移动的第三升降机构。本实用新型颈椎牵引枕利用颈椎弯曲部的曲度对颈椎患者进行矫正治疗,从而改善颈椎曲度,让颈椎曲度逐渐恢复;并可调整颈椎弯曲部向后移动,从而增加患者脊椎的椎间隙及椎间孔大小,同时可根据头枕部的凹陷及头的重力做较长时间的低剂量的牵引,改善颈部肌肉疲劳,减轻神经受压,从而减少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神经症状,增加辅助疗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颈椎枕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功能颈椎牵引枕。
背景技术
人体颈椎生理性前凸是30~45度。也就是说,人的颈椎前凸,其弧度在30~45度范围内都是正常的。颈椎生理曲度的存在,可以很好地保持头在躯干上的平衡,增加颈椎的弹性,减轻和缓冲重力的震荡,防止对脊髓和大脑的损伤。然而当今很多人由于长期坐姿、睡姿不良和颈椎退变等多种原因,颈椎的前凸逐渐消失,甚至发生变直或呈反张弯曲,即向后凸。如果没有生理弯曲,甚至向相反的方向弯曲,则称为颈椎反弓,即发生颈椎疾病。
中国专利实用新型号为CN201720762314.4,公开了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颈椎病的改良型枕头,包括有枕芯和枕套,在枕芯的后部下方设有角度调节垫,角度调节垫包括有至少一片垫片,枕芯的后部枕于顶部的垫片上;角度调节垫设置于枕套内,且角度调节垫的前端边缘不超过枕芯的底面纵向中轴线;在枕套的底部后段设有一独立于枕套主体空间的调节垫容置部,该调节垫容置部的底面设有一拉链,角度调节垫叠放于该调节垫容置部中。该技术方案通过改变角度调节垫的高度,实现对枕头倾斜角度的调整,以此达到对于特殊的颈椎病人等用户群体的最佳恢复效果;然而,该技术方案采用朝下凹陷的平滑过渡曲面结构的仰躺部,对于颈椎发生变直或向后凸的情况,无法让使用者立即适应,舒适度不够,甚至会让颈部更加不适。另外,对于患者颈椎在治疗期内,为达到更加快速及时的治疗效果,往往还需要调节脊椎间隙及椎间孔大小,从而达到高效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颈椎牵引枕,能够根据使用情况调节颈椎弯曲部的弯曲程度,从而适应于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颈椎曲度;同时可调节颈椎弯曲部的前后距离,从而有力与患者调节脊椎间隙及椎间孔大小,针对性的对颈椎弯曲度及脊椎间隙及椎间孔大小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有利于使用者颈椎的快速恢复。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功能颈椎牵引枕,包括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与颈椎接触的一端为前端,与头部接触的一端为后端,所述枕头本体的前端为向上凸的颈椎弯曲部,所述枕头本体的后端为向下凹的头部凹陷部,所述颈椎弯曲部下方设置有用于调整颈椎弯曲部的弯曲程度的第一升降机构;所述颈椎弯曲部下方还设置有用于调整颈椎弯曲部沿枕头本体的前端和后端方向移动的第三升降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升降机构包括伸缩杆和用于驱动伸缩杆移动的驱动齿,所述伸缩杆包括套接的固定杆和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上开设有与所述驱动齿啮合的齿条,且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颈椎弯曲部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颈椎弯曲部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齿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驱动齿转动的转杆,所述转杆延伸至枕头本体外侧并设置有第一锁定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枕头本体下方设置有用于调节枕头本体后端高度的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结构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杆及用以驱动所述支撑杆升降的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杆一侧连接有固定机构用以与所述枕头本体固定;所述支撑杆一端与颈椎弯曲部底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楔形块和设置于楔形块一端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延伸至枕头本体外侧并设置有锁定机构;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有可在楔形块斜面转动的滑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仕川,未经廖仕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250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建筑工程用钢筋镦头机
- 下一篇:热水供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