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片起吊自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25358.0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15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应卓清;朱海良;许春富;王奇凡;王一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隧道工程智造海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2 | 分类号: | B66C1/12;B66C1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314305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海盐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片 起吊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片起吊自翻装置,包括:支承架,所述支承架可转动地安装有一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分别同轴安装有齿轮;传动链条,啮合于所述齿轮,所述传动链条的中部悬挂于所述齿轮上,所述传动链条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齿轮的相对两侧;以及用于承托所述管片的翻身带,所述翻身带的两端一一对应地连接于所述传动链条的两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管片采用行车起吊翻身繁琐且管片易损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盾构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片起吊自翻装置。
背景技术
预制混凝土管片在物流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姿态,例如脱模起吊时为开口向下放置,静养和水养时,侧面堆放,堆放及运输时有呈开口向上放置。介于传统行车起吊的局限性,通常采用翻身架先进行姿态调整后,配合行车吊装。在户外临时堆场,还常用黄沙铺垫后翻转,存在很大的管片质量损坏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管片起吊自翻装置,以解决管片采用行车起吊翻身繁琐且管片易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管片起吊自翻装置,包括:
支承架,所述支承架可转动地安装有一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分别同轴安装有齿轮;
传动链条,啮合于所述齿轮,所述传动链条的中部悬挂于所述齿轮上,所述传动链条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齿轮的相对两侧;以及
用于承托所述管片的翻身带,所述翻身带的两端一一对应地连接于所述传动链条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支承架包括:
相对设置的两架体;以及
横梁,连接于两所述架体之间,所述驱动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横梁的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的下部安装有一防护箱,所述驱动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防护箱内,所述防护箱的底部开设有两穿孔,所述传动链条穿设于所述穿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箱内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传动连接于所述驱动轴。
进一步的,所述翻身带的内侧粘结有防滑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管片起吊自翻装置,用于管片翻身时,简单易操作,节约成本,提升管片翻身效率,并在翻转过程中使用有翻身带的束缚以确保管片的安全,避免管片坠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片起吊自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片起吊自翻装置的主视图。
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片翻身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片起吊自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片起吊自翻装置的主视图、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片翻身过程的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片起吊自翻装置,包括:支承架、传动链条和翻身带。
支承架1可转动地安装有一驱动轴13。驱动轴13的两端分别同轴安装有齿轮。传动链条2啮合于驱动轴的齿轮。传动链条2的中部悬挂于驱动轴的齿轮上。传动链条2的两端分别设置于驱动轴的齿轮的相对两侧。驱动轴用于驱动传动链条,使得传动链条的两端进行升降,即传动链条的一端上升,则其另一端下降,反之亦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隧道工程智造海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隧道工程智造海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253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陶瓷端板轴
- 下一篇:一种外阴极导电棒压铸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