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FDM型3D打印机电磁式快速取模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25455.X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12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帆;倪喜卓;曾励;竺志大;杨坚;寇海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118 | 分类号: | B29C64/118;B29C64/245;B29C64/379;B33Y30/00;B33Y40/00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沈志海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fdm 打印机 电磁式 快速 平台 | ||
一种FDM型3D打印机电磁式快速取模平台,属于机械通用技术领域,结构上由支撑导柱、导套、固定钉板、上下板导向部件、网格板和电磁驱动装置组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通过两个电磁驱动装置组成双驱动形式,通过控制上下电磁线圈输入电流的通断来使上下电磁铁分别产生吸附力,上下两个方向的吸附力使衔铁实现上下运动,从而使固定钉板和网格板产生垂直方向的错位,其功能是使模型打印完成后,打印机能够通过平台自身的动作使模型自动脱离打印平台,简化人工取模步骤,缩短取模时间,减少人工取模对模型表面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通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3D打印机取模平台,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FDM型3D打印机电磁式快速取模平台。
背景技术
FDM型3D打印机打印的模型会牢牢粘住打印平台,非专业人士很难把模型取下。即使是专业人在取模的过程中,也会因为由于操作不当使打印平面发生形变,影响打印效果。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增加热床装置,耗费大量电能,且作用不大;或采用美纹纸平铺在打印平面上,但每次取模时容易使美纹纸破损,需重新铺制,且取下破损美纹纸的过程较为繁琐。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为了使模型自动从打印平台上脱落,需要设计出一种能够用于3D打印机的自动取模平台,对打印机的普及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普通FDM型3D打印机的取模方式效率低,耗能高、过程繁杂且模型损坏严重等不足,提出一种FDM型3D打印机电磁式快速取模平台,通过电磁驱动使相互嵌合的上下板产生垂直方向的错位,使得模型能够快速分离出来,整个取模过程简单高效,且不伤及模型本身,可极大提高取模的效率和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FDM型3D打印机电磁式快速取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FDM型3D打印机快速取模平台由支撑导柱、导套、固定钉板、上下板导向部件、网格板和电磁驱动装置组成;所述网格板设置在固定钉板上方,所述上下板导向部件设置在所述固定钉板和网格板之间,所述上下板导向部件由沉头螺钉、独立导柱、活动导套构成,所述固定钉板和网格板通过独立导柱活动连接,所述导套设置在所述网格板的四角,所述导柱设置在所述导套中,所述电磁驱动装置设置在固定针板底部,所述电磁驱动装置由上盖、支架、外壳、底座、浮动接头、衔铁、弹簧、铁芯和线圈构成;所述上盖、外壳和底座通过沉头螺钉安装固定,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铁芯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上下两端,所述线圈绕设在所述铁芯上,所述弹簧设置在支架的上部,所述衔铁设置在电磁驱动装置的中心,并通过弹簧与所述支架相连接,所述电磁驱动装置通过浮动接头与所述网格板连接。
所述固定钉板的钉柱形状为圆柱型,在整个固定钉板面上呈阵列形式排列,网格板的网格形状与固定钉板的钉柱形状相互嵌合,在整个网格板面上设置为阵列形式排列。
所述上下板导向部件分别设置在取模平台的前后两侧,呈双导向形式。
所述电磁驱动装置设置在固定钉板的底面,左右两侧各一个,呈双驱动形式。
所述支架在底座上设置为在圆周方向上阵列四个,与弹簧、铁芯和线圈组成四个电磁铁吸附一个衔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FDM型3D打印机电磁式快速取模平台,结构上由支撑导柱、导套、固定钉板、上下板导向部件、网格板和电磁驱动装置组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通过两个电磁驱动装置组成双驱动形式,通过控制上下电磁线圈输入电流的通断来使上下电磁铁分别产生吸附力,上下两个方向的吸附力使衔铁实现上下运动,从而使固定钉板和网格板产生垂直方向的错位,其功能是使模型打印完成后,打印机能够通过平台自身的动作使模型自动脱离打印平台,简化人工取模步骤,缩短取模时间,减少人工取模对模型表面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磁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中上下板导向部件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254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