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力隧道用温湿度传感器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28964.8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31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苑画舫;王哲敏;周彤;刘继刚;王旭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博瑞翔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D1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西城区黄***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隧道 温湿度 传感器 安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传感器安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隧道用温湿度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板和传感器本体,所述传感器本体置于安装板的前侧,所述安装板的前壁横向设置有卡条,所述传感器本体后侧壁横向设置有卡板,所述传感器本体通过卡板卡接在卡条上,所述卡板的上下表面中部均设置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上纵向插接有按压柱,通过卡板与卡条的配合作用,使得传感器本体能够直接连接到安装板上,方便安装;通过通孔与支撑弹簧、锁止柱的配合作用,能够对传感器本体与安装板锁止,在使用时不容易掉落;通过支撑框架、按压柱的设置,拆卸时,捏住两侧的按压柱,将锁止柱回缩至安装槽内即可,方便对传感器本体的拆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安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隧道用温湿度传感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力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专门用来走电缆,电线。
电力隧道内通常会设定传感器对电力隧道内的环境情况检测或者对电线、电缆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测。
电力隧道内的传感器与传感器设备或者墙壁之间安装通常采用螺钉连接、粘接或者卡扣连接的,这样连接时容易对传感器本体磨损,其在检修更换时操作较慢,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隧道用温湿度传感器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电力隧道内的传感器与传感器设备或者墙壁之间安装通常采用螺钉连接、粘接或者卡扣连接的,连接时容易对传感器本体磨损,其在检修更换时操作较慢,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隧道用温湿度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板和传感器本体,所述传感器本体置于安装板的前侧,所述安装板的前壁横向设置有卡条,所述传感器本体后侧壁横向设置有卡板,所述传感器本体通过卡板卡接在卡条上,所述卡板的上下表面中部均设置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上纵向插接有按压柱,所述卡板的上下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按压柱的轴线与通孔的轴线重合,所述卡条的前壁中部纵向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的上下侧均插接有锁止柱,上下侧的所述锁止柱贯穿卡条的上下侧并延伸至外部,所述安装槽的中部横向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上下侧与两个锁止柱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
优选的,两个所述按压柱相背离的一端均设置有护套,所述护套呈弧面状,且护套为橡胶护套。
优选的,所述按压柱的外壁上螺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支撑框架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锁止柱的直径不大于通孔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锁止柱位于安装槽外部的一端呈圆弧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卡板与卡条的配合作用,使得传感器本体能够直接连接到安装板上,方便安装;
2)通过通孔与支撑弹簧、锁止柱的配合作用,能够对传感器本体与安装板锁止,在使用时不容易掉落;
3)通过支撑框架、按压柱的设置,拆卸时,捏住两侧的按压柱,将锁止柱回缩至安装槽内即可,方便对传感器本体的拆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感器本体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按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卡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板、2传感器本体、3卡板、4通孔、5支撑框架、6按压柱、7卡条、8安装槽、9分隔板、10支撑弹簧、11锁止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博瑞翔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博瑞翔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289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