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酯熔体输送热能节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30537.3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38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郑正举;周先何;吴维光;白克服;叶勇;邢小伟;孙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盛元化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F28D21/00;D01D1/09 |
代理公司: | 浙江纳祺律师事务所 33257 | 代理人: | 郑满玉;王士祥 |
地址: | 31124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酯 输送 热能 节能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聚酯熔体输送热能节能系统,熔体冷却器包括壳体、换热管程、换热壳程,换热壳程的进口端、出口端分别连接有一根用于输送聚酯熔体的熔体管路,与换热壳程进口端连接的熔体管路上连接有熔体增压泵以增压,热能回收装置包括两个换热程,每个换热程均包括进口端、出口端,其中一个换热程的进口端、出口端分别连接在换热管程的出口端、进口端上;另一个换热程的进口端、出口端分别连接有热能回收介质入口管线、热能回收介质出口管线,热介质入口管线上连接有调节阀,本申请可避免高温液相热媒热能通过翅鞘片式空气散热器散发到工作环境,而导致工间环境温度升高,影响设备运行和工人工作质量,高效回收能源,节约资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系统,更具体一点说,涉及一种聚酯熔体输送热能节能系统,属于聚酯纺丝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019年全国聚酯纤维的产量就已经突破5000万吨,产业链供应逐渐处于饱和状态,因此企业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质量的竞争,更是企业不断挖潜,技术提升,降低生产成本的竞争,企业只有通过不断技术提升,设备改造,内部挖潜,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才能不断提升利润空间,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领先优势。聚酯纤维生产装置发展趋势趋向大型化、差别化和智能化,生产装置的大型化重要标志是聚酯熔体直纺装置的大规模投用,单套聚酯熔体直纺生产装置直接将产量提高到20~50万吨/年,实现了聚酯纤维生产的大型化和规模化,较大降低了生产运行成本。
聚酯熔体直纺装置特点是熔体输送管线较长,存在管线压损和过滤压损等因素,需要二级增压技术,保持熔体低温状态输送,才能满足纺丝生产压力和产品指标稳定性等要求,但是在熔体增压过程中随着压力上升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熔体输送温度上升,熔体温度上升导致熔体在输送过程中聚酯高分子链热降解增大,对纺丝生产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不利,而且目前液相热媒吸收的熔体热量通过翅鞘片式空气散热器散发到空气中,使液相热媒温度降低再返回系统循环利用,但是现有聚酯熔体直纺装置熔体输送过程产生热能被液相热媒吸收通过翅鞘片式空气散热器外排,因此造成能源浪费以及污染工作环境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具有可以克服原有聚酯熔体直纺装置熔体输送管线增压过程和熔体冷却过程产生的热能外排,造成能源浪费,污染工作环境问题等技术特点的一种聚酯熔体输送热能节能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聚酯熔体输送热能节能系统,包括熔体冷却器,所述熔体冷却器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由一号管道组成的换热管程,所述壳体内除一号管道以外的空间构成换热壳程,所述换热壳程的进口端、出口端分别连接有一根用于输送聚酯熔体的熔体管路,与换热壳程进口端连接的熔体管路上连接有熔体增压泵以增压,还包括热能回收装置,所述热能回收装置包括相互独立且能够换热的两个换热程,每个换热程均包括进口端、出口端,其中一个换热程的进口端、出口端分别连接在换热管程的出口端、进口端上以构成循环换热管线;另一个换热程的进口端、出口端分别连接有热能回收介质入口管线、热能回收介质出口管线,所述热介质入口管线上连接有调节阀,所述热介质入口管线内通入有低温物料。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热能回收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设有用于流通液相热媒的二号管道且二号管道两端伸出外壳体外,位于外壳体内的二号管道呈螺旋状以形成盘管结构,所述热能回收介质出口管线靠近外壳体上端连通,且所述热能回收介质出口管线末端连通下游用户,所述热能回收介质入口管线靠近外壳体下端连通,且所述热能回收介质入口管线内通入有低温蒸汽或脱盐水。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二号管道进口端连通有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末端与二号管道出口端汇集后延伸有低温液相热媒输送管路,所述旁通管路上连接有旁通阀,所述低温液相热媒输送管路上连接有液相热媒循环泵。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热能回收介质出口管线上连接有压力表、温度表以监控压力和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盛元化纤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盛元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305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白剂废液浓缩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顺层边坡首段加固的微波辐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