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吊挂式制动梁闸瓦自动调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46659.1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20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强;李雨杭;王健豪;张光才;罗汉江;祝笈;韩丽荣;张慧云;李航;高荣;贾美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1H1/00 | 分类号: | B61H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云纵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16 | 代理人: | 伍星;刘沙粒 |
地址: | 611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吊挂 制动 闸瓦 自动 调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挂式制动梁闸瓦自动调整结构,包括用于安装闸瓦的闸瓦托,还包括与所述闸瓦托转动连接的闸瓦托吊,所述闸瓦托吊的底部设置挡铁,导杆活动穿过所述挡铁,且导杆靠近闸瓦托的一端与闸瓦托相连,所述导杆上套设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挡铁靠近闸瓦托的一侧;所述导杆与闸瓦托的连接位置,位于闸瓦托吊与闸瓦托的连接位置之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挂式制动梁闸瓦自动调整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铁路货车转向架制动装置中的闸瓦偏磨问题,实现防止闸瓦打头偏磨,提高吊挂式制动梁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检修频次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货车转向架基础制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吊挂式制动梁闸瓦自动调整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铁路货车转向架吊挂式制动梁,为了便于车辆制动时闸瓦转动中心自动与车轮中心重合,往往是将闸瓦托转动中心安装在车轮水平中心线下面一段距离,同时闸瓦托转动一个角度斜向指向车轮中心。这样,造成闸瓦托的重心与闸瓦托吊转动中心不在同一位置,且往往是重心在闸瓦托吊转动中心靠近车轮方向的前端。这样的结果,导致车辆在制动缓解时,由于闸瓦托(或整个制动梁组成结构)重力的作用,使得闸瓦托上产生了一个重力矩,这个重力矩使闸瓦托的顶部贴向车轮运动,而底部则远离车轮运动。这种运动的结果往往造成闸瓦头部与车轮的间隙小或虚抱,严重时会导致闸瓦顶部与车轮“虚抱”,造成闸瓦“打头”导致闸瓦顶部磨耗严重而底部磨耗缓慢的偏磨现象。闸瓦偏磨会给铁路货车行车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同时也加速了闸瓦的磨耗,增加了车辆检修的频次和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挂式制动梁闸瓦自动调整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铁路货车转向架制动装置中的闸瓦偏磨问题,实现防止闸瓦打头偏磨,提高吊挂式制动梁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检修频次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吊挂式制动梁闸瓦自动调整结构,包括用于安装闸瓦的闸瓦托,还包括与所述闸瓦托转动连接的闸瓦托吊,所述闸瓦托吊的底部设置挡铁,导杆活动穿过所述挡铁,且导杆靠近闸瓦托的一端与闸瓦托相连,所述导杆上套设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挡铁靠近闸瓦托的一侧;所述导杆与闸瓦托的连接位置,位于闸瓦托吊与闸瓦托的连接位置之下。
针对现有技术中铁路货车转向架制动装置中的闸瓦偏磨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吊挂式制动梁闸瓦自动调整结构,本结构在闸瓦托吊的底部设置挡铁,并使一导杆活动穿过所述挡铁,导杆靠近闸瓦托的一端与闸瓦托相连,从而使得闸瓦托发生转动时,导杆能够沿其轴线做直线运动。导杆上套设弹性件,弹性件位于挡铁靠近闸瓦托的一侧,当闸瓦托转动进行制动时,弹性件被压缩,当制动缓解时,弹性件的弹性复位力作用至闸瓦托上。其中,导杆与闸瓦托的连接位置,位于闸瓦托吊与闸瓦托的连接位置之下,是为了确保制动缓解时,弹性件的回复力对闸瓦托产生的转矩,能够克服闸瓦托重力产生的力矩,以此克服现有技术中瓦托顶部贴向车轮运动、而底部则远离车轮运动导致的“虚抱”甚至“打头”现象,从而解决闸瓦顶端和底端与车轮间隙不均匀的问题,避免闸瓦偏磨,显著提高吊挂式制动梁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检修频次。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弹性件的两端设置弹簧压板,所述弹簧压板滑动套设在导杆上;其中一块弹簧压板与挡铁接触、另一块弹簧压板由定位组件进行限位,所述定位组件可沿导杆轴线进行移动。通过两端的弹簧压板确保压缩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压缩弹簧一端的弹簧压板与挡铁接触且无法通过挡铁,压缩弹簧另一端的弹簧压板被定为组件所限位,以此确保弹性件的相对稳定可靠。当制动时,导杆穿过挡铁做直线运动,由于挡铁的阻挡,弹性件被进一步压缩,确保制动释放后的复位力。此外,在没有进行制动的正常行驶情况下,由于弹性件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因此弹性件会始终向闸瓦托提供一转矩,该转矩能够消解闸瓦托重力产生的力矩,确保铁路货车在正常行驶时也不会出现闸瓦偏磨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工业学院,未经成都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466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蓄电池生产的点胶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三相加热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