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棒材磨床用下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48368.6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65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袁力;崔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才精密工业(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9/00 | 分类号: | B24B19/00;B24B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1417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磨床 用下料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棒材磨床用下料机构,其包括抬料杆、过渡杆和下料架,下料架上设置有坡道和位于坡道末端的停料区,抬料杆上设置有伸入磨床取料的钩部,抬料杆位于过渡杆的前方,抬料杆翻转将棒材传递至过渡杆上,过渡杆位于坡道头端的前方,过渡杆翻转将棒材传递至坡道上,进而棒材缓慢滚至停料区,过渡杆、坡道、停料区的表面均设置有缓冲层。上述下料机构通过抬料杆与过渡杆实现从磨床中取出棒材,并经过平缓流转、过渡等待,最终有序地缓慢滚落至下料架上,过程中棒材动量小,棒材之间碰撞损伤小,棒材与机构之间也有缓冲层隔离,从而实现自动化下料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了棒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棒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棒材磨床用下料机构。
背景技术
磨削加工是棒材加工过程中的一个常见工序,此工序下的棒材基本能够达到目标表面工艺要求。其常见下料方式一般依靠棒材重力自由滚落,动量大,难免磕碰,但是面对一些硬而脆的材质,下料过程中的磕碰容易造成棒材表面破损,影响表面成型质量。面对此种特殊情况,若没有适用的下料机构,只能由人工搬运、传递,劳动量大,下料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棒材磨床用下料机构,实现棒材自动化有序下料,且避免过程中产生磕碰。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棒材磨床用下料机构,其包括抬料杆、过渡杆和下料架,下料架上设置有坡道和位于坡道末端的停料区,抬料杆上设置有伸入磨床取料的钩部,抬料杆位于过渡杆的前方,抬料杆翻转将棒材传递至过渡杆上,过渡杆位于坡道头端的前方,过渡杆翻转将棒材传递至坡道上,进而棒材缓慢滚至停料区,过渡杆、坡道、停料区的表面均设置有缓冲层。
特别地,多个抬料杆并排间隔布置且均与第一转杆固连,多个过渡杆并排间隔布置且均与第二转杆固连。
特别地,第一转杆上固连有第一连杆,下料架上设置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连杆铰接。
特别地,第二转杆上固连有第二连杆,下料架上设置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连杆铰接。
特别地,抬料杆翻转时与平置的过渡杆顺畅衔接,过渡杆翻转时与坡道头端顺畅衔接。
特别地,缓冲层采用软塑料、橡胶、海绵中任一种。
特别地,坡道的坡度为5°~15°。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棒材磨床用下料机构通过抬料杆与过渡杆实现从磨床中取出棒材,并经过平缓流转、过渡等待,最终有序地缓慢滚落至下料架上,过程中棒材动量小,棒材之间碰撞损伤小,棒材与机构之间也有缓冲层隔离,从而实现自动化下料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了棒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棒材磨床用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棒材磨床用下料机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棒材磨床用下料机构,其包括抬料杆1、过渡杆2和下料架3,下料架3上设置有坡道4和位于坡道4末端的停料区5,抬料杆1上设置有伸入磨床取料的钩部6,抬料杆1位于过渡杆2的前方,抬料杆1翻转将棒材14传递至过渡杆2上,过渡杆2位于坡道4头端的前方,过渡杆2翻转将棒材14传递至坡道4上,进而棒材14缓慢滚至停料区5,此处坡道4的坡度优选为5°~15°,不易过大,以便控制滚落速度。特别地,过渡杆2、坡道4、停料区5的表面均设置有缓冲层7,缓冲层7优选采用软塑料、橡胶、海绵中任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才精密工业(无锡)有限公司,未经奇才精密工业(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483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