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木薯淀粉生产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51011.3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87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向前;邓辅唐;曾郴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今业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32;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 53207 | 代理人: | 董建国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薯 淀粉 生产 污水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薯淀粉生产污水处理系统,格栅井、絮凝沉淀池、调节池、气浮池、水解酸化池、曝气生物滤池顺序连接,即格栅井的出口与絮凝沉淀池的入口连接,絮凝沉淀池的出口与调节池入口连接,气浮池设置有浮渣出口和液体出口,液体出口与水解酸化池入口连接,浮渣出口排外,水解酸化池出口与曝气生物滤池入口连接,曝气生物滤池出口达到排放标准外排。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薯淀粉生产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木薯淀粉废水的处理分为:达标排放处理和工艺回用处理两种。达标排放处理是按照当地政府环保管理机构要求的排放标准进行处理,经处理后达到要求标准后方可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工艺回用处理是将木薯淀粉废水经过处理后重新回用于绿化灌溉或参与部分木薯洗涤,该类回用水要求对后续绿化过程与洗涤质量没有负面影响,在节水的同时有利于更好降低成本。木薯淀粉废水的特点决定其处理工艺流程,系统处理后出水必须满足下列基本条件:(1)卫生上安全可靠,无有害物质,其主要衡量指标有大肠菌群数、细菌总数、悬浮物量、生化需氧量、化学耗氧量等;(2)外观上无不快的感觉,其主要衡量指标有浊度、色度、臭气、表面活性剂和油脂等;(3)不引起设备、管道等严重腐蚀、结构和不造成维护管理的困难,其主要衡量指标有PH值。
按目前已被采用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1)以物理及好氧联合的工艺进行处理,利用水解酸化和接触氧化等生化技术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由于由于木薯淀粉废水中有大量的固体悬浮物,因此在处理前先进行预处理并水解酸化增加废水的可生化性。
(2)采用膜处理技术。采用超滤(微滤),或MBR方法处理即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工艺相结合而开发的新型系统。但采用膜技术具有:初期投资成本高、运行费用较高、操作管理复杂和后期维护运营成本高等缺点。按照我公司经验,一般需两年左右更换膜一次。因此需要一种效率较高的污水处理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木薯淀粉生产污水处理系统,能够有效的对木薯淀粉生产污水进行处理。
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木薯淀粉生产污水处理系统,废水收集后首先经过格栅井拦截大颗粒杂质后,进入絮凝沉淀池进行絮凝沉淀将废水中大颗粒物质去除,然后进入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在投加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的条件下,利用提升泵使废水进入气浮池气浮处理,去除水中的固体悬浮物以及部分COD和BOD;
废水经过气浮处理后进入水解酸化池进行水解酸化,提高废水整体的可生化性能;经过水解酸化的废水进入曝气生物滤池进行深度处理,降低废水中的COD、BOD含量,以达到排放标准。
进一步,其处理系统为:包括格栅井、絮凝沉淀池、调节池、气浮池、水解酸化池、曝气生物滤池,格栅井、絮凝沉淀池、调节池、气浮池、水解酸化池、曝气生物滤池顺序连接,格栅井设置在生产废水管尾端下方,所述调节池上设置有加药口,气浮池设置有浮渣出口和液体出口,液体出口与水解酸化池入口连接,浮渣出口排外。格栅井、絮凝沉淀池、调节池、气浮池、水解酸化池、曝气生物滤池顺序连接,即格栅井的出口与絮凝沉淀池的入口连接,絮凝沉淀池的出口与调节池入口连接,气浮池设置有浮渣出口和液体出口,液体出口与水解酸化池入口连接,浮渣出口排外,水解酸化池出口与曝气生物滤池入口连接,曝气生物滤池出口外排。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物理化学法配合生物法结合处理,废水收集后首先经过格栅井拦截大颗粒杂质后,进入絮凝沉淀池进行絮凝沉淀将废水中大颗粒物质去除,然后进入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在投加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的条件下,利用提升泵使废水进入气浮池气浮处理,去除水中的固体悬浮物以及部分COD和BOD;废水经过气浮处理后进入水解酸化池进行水解酸化,提高废水整体的可生化性能;经过水解酸化的废水进入曝气生物滤池进行深度处理,降低废水中的COD、BOD含量,以达到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设备联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今业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云南今业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510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水界面鉴别仪
- 下一篇:一种防止液体泄漏的传感器安装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