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亚近场间隔的辐射换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51631.7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78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严继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严继光 |
主分类号: | F28F13/18 | 分类号: | F28F13/18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6 | 代理人: | 阮梅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近场 间隔 辐射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具有亚近场间隔的辐射换热装置。一种具有亚近场间隔的辐射换热装置,包括第一金属辐射板、第二金属辐射板;第一金属辐射板在靠近第二金属辐射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一辐射换热区;第二金属辐射板与第一金属辐射板的第一辐射换热区对应,并具有亚近场的间隔,第二金属辐射板与第一辐射换热区的间隔的最小间距为1‑3mm;第一金属辐射板的第一辐射换热区与第二金属辐射板之间用于进行辐射换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亚近场间隔的辐射换热装置,通过亚近场热辐射的设计,既可制冷使用,也可制热使用,尤其是可在较湿热的环境中进行制冷而不结露,并具有较高的制冷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辐射换热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亚近场间隔的辐射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金属辐射换热板,大致有以下几种:
换热铜管和金属辐射传热板直接接触型,换热铜管与金属辐射板采用导热方式连接。这种模式大多用在空调场合。北欧的换热铜管用12℃的冷水,金属辐射板板面温度是20℃,但是金属辐射板板面有14℃的冷线,在北欧大部分时间还是可以的。但是在比较热湿的环境,14℃已经低于露点温度,金属辐射板会结露。为了避免结露,采用16℃的冷水,金属辐射板板面与换热铜管接触部位温度只有18℃,没有接触的板面温度升高到24℃,金属辐射板的制冷能力很低,所以在热湿负荷大的地区空调场合使用时,这种高温水金属辐射板只能做普通空调的补充。
其他改进了的金属辐射板结构,为了解决金属辐射板面的冷均匀度,TROX将换热铜管压进一个槽型的金属底座,然后将金属底座用导热胶粘接在金属板上,但是在供热工况时,导热胶经过烘烤失去了黏性无法导热。所以TROX的说明书写明“无法供热”。
还有将换热铜管埋藏在石墨材料中,再用导热胶将石墨块固定在金属板上的产品。但是所有的金属辐射板产品在制冷工况时,由于表面结露的原因,换热冷媒温度都不能低于空气露点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亚近场间隔的辐射换热装置,通过亚近场热辐射的设计,既可制冷使用,也可制热使用,尤其是可在较湿热的环境中进行制冷而不结露,并具有较高的制冷能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亚近场间隔的辐射换热装置,包括第一金属辐射板、第二金属辐射板;所述第一金属辐射板在靠近第二金属辐射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一辐射换热区;所述第二金属辐射板与第一金属辐射板的第一辐射换热区对应,并具有亚近场的间隔,第二金属辐射板与第一辐射换热区的间隔的最小间距为1-3mm;所述第一金属辐射板的第一辐射换热区与第二金属辐射板之间用于进行辐射换热;所述第一金属辐射板在远离第二金属辐射板的板面用于与待调温的环境换热;所述第二金属辐射板在远离第一金属辐射板的板面用于与制冷和/或制热设备换热。
所述第二金属辐射板与第一金属辐射板的第一辐射换热区平行;所述间隔由设置在第二金属辐射板与第一金属辐射板的第一辐射换热区之间隔离网形成,隔离网的骨架用于提供隔离支撑功能,隔离网的网孔用于提供辐射换热的空间;所述隔离网的厚度为1-3mm,用于使第二金属辐射板与第一金属辐射板的第一辐射换热区的最小间距为1-3mm。
所述隔离网的厚度为2mm,用于第二金属辐射板与第一金属辐射板的第一辐射换热区的最小间距为2mm。
所述辐射换热装置还包括传热通道,其内部设置有传热介质;所述第二金属辐射板与传热通道接触并共同组成换热芯板;所述第二金属辐射板与传热通道之间用于进行热传导换热,并通过传热介质与制冷和/或制热设备换热。
所述换热芯板在靠近第一金属辐射板的板面以及第一辐射换热区的表面皆设置有增强热辐射涂层。
所述传热通道为传热盘管;所述第二金属辐射板上压设有与传热盘管对应的第一凹槽,所述传热盘管放置在第二金属辐射板的第一凹槽中,并与第一凹槽的内壁紧密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严继光,未经严继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516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