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超高导热精密金属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53037.1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38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赵新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斯奇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0 | 分类号: | B60K1/00;B60K1/04;B60L58/26 |
代理公司: | 苏州吴韵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4 | 代理人: | 王铭陆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 动力 系统 超高 导热 精密 金属支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超高导热精密金属支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两端外侧壁均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鳍片,所述架体的侧壁内部均开设有冷却槽,且每两个相邻的冷却槽之间相互贯通,所述架体对应第一散热鳍片的两端侧壁内部均开设有限位内槽,两个所述限位内槽分别嵌入滑动连接有第一侧架与第二侧架,且第一侧架与第二侧架的两端均延伸至架体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侧架与第二侧架上的第二散热鳍片穿过鳍片槽逐渐与电池外表面的散热鳍片相互嵌合,从而便于将电池表面的温度通过第一侧架与第二侧架导入架体上,使得冷气在冷却槽内流动时会相应将架体上的热量带走,从而起到对电池本体快速散热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超高导热精密金属支架。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提倡新能源汽车是为了应付环保和石油危机需要,减少或放弃燃烧传统的汽油或柴油驱动内燃机的现时主流车型。
目前,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池部位的散热方式多为被动散热,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是位于一个相对于封闭的空间内,进而为电池本体的散热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超高导热精密金属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超高导热精密金属支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两端外侧壁均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鳍片,所述架体的侧壁内部均开设有冷却槽,且每两个相邻的冷却槽之间相互贯通,所述架体对应第一散热鳍片的两端侧壁内部均开设有限位内槽,两个所述限位内槽分别嵌入滑动连接有第一侧架与第二侧架,且第一侧架与第二侧架的两端均延伸至架体的外侧,所述第一侧架与第二侧架的侧壁远离第一散热鳍片的一端均设置有若干第二散热鳍片,所述第一侧架的两端朝向第二侧架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架,两个所述第一传动架靠近第二侧架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半圆螺杆,所述第二侧架的两端朝向第一侧架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架,两个所述第二传动架靠近第一传动架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半圆螺杆,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半圆螺杆与第一半圆螺杆共同螺纹连接有转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架体的内侧壁对应每个第二散热鳍片的位置均开设有鳍片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侧架与第二侧架远离第一散热鳍片的一端设置有硅脂垫。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两个所述第一半圆螺杆与两个第二半圆螺杆靠近转头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端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两个所述转头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架体的外侧壁对应冷却槽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气端口与排气端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超高导热精密金属支架,通过第一侧架与第二侧架上的第二散热鳍片穿过鳍片槽逐渐与电池外表面的散热鳍片相互嵌合,从而便于将电池表面的温度通过第一侧架与第二侧架导入架体上,使得冷气在冷却槽内流动时会相应将架体上的热量带走,从而起到对电池本体快速散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斯奇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斯奇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530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液压电阻测量夹具台
- 下一篇:一种建筑施工移动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