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Q波段收发前端的SIW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57061.2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23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兴;陈平;秦玉峰;胡珺;单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濠暻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08 | 分类号: | H01P1/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黎芳芳 |
地址: | 2111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波段 收发 前端 siw 滤波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Q波段收发前端的SIW滤波器,包括从上向下排列的第一金属层、第一介质层和第二金属层,贯穿在第一金属层、第一介质层和第二金属层的第一金属化盲孔通过周期排列形成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第三谐振腔和第四谐振腔,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之间、第二谐振腔和第三谐振腔之间、第三谐振腔和第四谐振腔之间设置均设置有感性耦合窗口,第一谐振腔和第四谐振腔之间通过四分之一波长的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本实用新型采用交叉耦合结构的四腔紧凑型谐振器实现SIW滤波器,能够有效的提高对本振泄露和镜像频率的抑制,提高了毫米波收发前端的性能指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Q波段收发前端的SIW滤波器。
背景技术
在现代微波无线通信系统中,滤波器等无源器件在电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采用传统的金属波导、微带线或者共面波导来设计,不是造价昂贵就是很难达到所要求的技术指标。另一方面,随着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这些传统的微波电路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无线通信对微波元器件小型化、集成化的要求。由此产生的电磁兼容以及电磁干扰等问题也将日益突出。
现有各种导波结构可分为两大类,即平面结构和非平面结构。平面结构包括微带线、共面波导等,虽然这种结构易于与系统集成,但其本身导体损耗、辐射损耗和介质损耗的存在,也不利于应用于毫米波频段的电路设计,也无法构成高Q值的部件;非平面结构包括介质波导、同轴线等,虽然这种结构可以构成高性能部件,但是这种结构加工难度大,难于与平面电路集成,本振泄露和镜像频率没有得到抑制,收发前端性能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Q波段收发前端的SIW滤波器,有效的提高对本振泄露和镜像频率的抑制,提高了收发前端性能。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Q波段收发前端的SIW滤波器,包括从上向下排列的第一金属层、第一介质层和第二金属层;贯穿在第一金属层、第一介质层和第二金属层的第一金属化盲孔通过周期排列形成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第三谐振腔和第四谐振腔,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之间、第二谐振腔和第三谐振腔之间、第三谐振腔和第四谐振腔之间设置均设置有感性耦合窗口,第一谐振腔和第四谐振腔之间通过四分之一波长的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在四分之一波长的微带线的外围设置有第二金属化盲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用于Q波段收发前端的SIW滤波器还包括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均设置在第一金属层上,输入端口与第一谐振腔连通,输出端口与第四谐振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用于Q波段收发前端的SIW滤波器还包括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的PP粘合层、第三金属层、第二介质层和第四金属层,PP粘合层粘合在第二金属层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和第四金属层均为铜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第一介质层为TLY-5板,第二介质层为FR4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在相邻的谐振腔之间设置感性耦合窗口,通过调节耦合窗口的大小和位置来实现不同大小的耦合系数,在非相邻的谐振腔之间接入四分之一波长的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在滤波器的通带两端分别产生一个传输零点,从而有效的提高对本振泄露和镜像频率的抑制,提高了毫米波收发前端的性能指标;
2)本实用新型的层叠结构设计,实现整体的小型化、低损耗、低成本和易集成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濠暻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濠暻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570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