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变增益放大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65100.3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35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熊中燕;郑卫国;项勇;万鸿;王江涛;陈毅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F3/45 | 分类号: | H03F3/45;H03G3/3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任敏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增益 放大 电路 | ||
本申请适用于集成电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可变增益放大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可变增益放大模块和驱动缓冲模块,驱动缓冲模块包括:全差分放大器、第一反馈电阻、第二反馈电阻、第一补偿电容及第二补偿电容;该可变增益放大电路用于对接收到的差分信号按预设增益进行差分放大处理后输出;其中,预设增益可调。由于可变增益放大电路中的第一可变增益放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缓冲模块,因此可变增益放大电路可以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负载进行驱动,具有较强的负载驱动能力;且由于驱动缓冲模块仅由一个全差分放大器、两个电阻以及两个电容构成,因此可以降低整个可变增益放大电路的功耗。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增益放大电路。
背景技术
可变增益放大电路常用于对电信号进行放大处理,由于其增益可调,因此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导航以及信号检测传输等系统中。现有的很多应用场合通常要求可变增益放大电路具有较强的负载驱动能力,即可以驱动多种不同类型的负载,例如低阻抗负载、大容性负载或高阻抗负载等。传统的做法通常是在可变增益放大器的输出端设置由单端输出运放构成的缓冲放大器,由可变增益放大器与缓冲放大器构成可变增益放大电路,而为了实现全差分输出,通常需要在可变增益放大器的输出端设置两个单端输出运放,这样会增加整个可变增益放大电路的功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变增益放大电路,以解决现有的具有输出驱动功能的可变增益放大电路存在的功耗较高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变增益放大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可变增益放大模块和驱动缓冲模块,所述驱动缓冲模块包括:全差分放大器、第一反馈电阻、第二反馈电阻、第一补偿电容及第二补偿电容;
所述第一可变增益放大模块的两个输入端用于接收差分信号,所述第一可变增益放大模块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全差分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反馈电阻连接在所述全差分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反馈电阻连接在所述全差分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一补偿电容与所述第一反馈电阻并联,所述第二补偿电容与所述第二反馈电阻并联;
所述可变增益放大电路用于对接收到的差分信号按预设增益进行差分放大处理后输出;其中,所述预设增益可调。
可选的,所述第一反馈电阻和所述第二反馈电阻均为可调电阻。
可选的,所述第一可变增益放大模块包括跨导放大单元和共模反馈单元;
所述跨导放大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为所述第一可变增益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跨导放大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为第一可变增益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跨导放大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共模反馈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共接作为所述第一可变增益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跨导放大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共模反馈单元的第二输入端共接作为所述第一可变增益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所述共模反馈单元的反馈端与所述跨导放大单元的反馈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跨导放大单元包括: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五NMOS管、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五PMOS管、第六PMOS管、第七PMOS管、第六NMOS管、第七NMOS管、第三补偿电容及第一可调电阻阵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651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通滤波器电路
- 下一篇: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极耳自动焊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