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兼作连廊托换桩基的基坑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67751.6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89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甘鹏路;金威;闫自海;何斌杰;沈碧辉;熊松;邱土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27/12;E02D27/1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兼作连廊托换 桩基 基坑 支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兼作连廊托换桩基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位于连廊下方的连廊墩柱与连廊桩基,还包括:基坑围护桩,并排设置于同一跨相邻两个连廊墩柱的内侧;托换桩基,布置于连廊桩基的两侧,其中邻近基坑一侧的托换桩基由基坑围护桩兼作,背离基坑一侧的托换桩基独立设置;托换承台,设置于连廊墩柱的下方,并与连廊桩基、托换桩基固定连接;砼支撑结构,设置于基坑内部,用于约束基坑围护桩的侧向变形;所述基坑围护桩、托换承台、托换桩基、砼支撑结构与既有连廊桩基之间形成稳固支护结构。本实用新型施工组织便捷,工程造价较低,同时满足连廊结构安全控制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作连廊托换桩基的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以轨道交通、市政隧道建设为代表的公共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成为了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途径。目前,明挖法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隧道施工的主流工法,而如何合理控制明挖基坑施工带来的邻近建构筑物安全风险一直是个工程难题。
长距离隧道基坑穿越连廊结构是一种典型的明挖法近接施工工况。由于连廊竖向净空限制,难以实施较大刚度的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导致钻孔灌注桩成为了最佳选择。在设计过程中,往往采用提高基坑整体支护刚度的方式,来降低基坑开挖卸荷对连廊结构的不良影响,比如加密支撑、采用双排桩等。此外,在基坑穿越施工之前,需要事先对连廊桩基进行单独的桩基托换施工,造成了基坑穿越连廊施工工序繁琐、造价较高、工期较长等问题。
基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兼作连廊托换桩基的基坑支护结构,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作连廊托换桩基的基坑支护结构。本实用新型施工组织便捷,工程造价较低,同时满足连廊结构安全控制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兼作连廊托换桩基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位于连廊下方的连廊墩柱与连廊桩基,还包括:
基坑围护桩,并排设置于同一跨相邻两个连廊墩柱的内侧;
托换桩基,布置于连廊桩基的两侧,其中邻近基坑一侧的托换桩基由基坑围护桩兼作,背离基坑一侧的托换桩基独立设置;
托换承台,设置于连廊墩柱的下方,并与连廊桩基、托换桩基固定连接;
砼支撑结构,设置于基坑内部,用于约束基坑围护桩的侧向变形;
所述基坑围护桩、托换承台、托换桩基、砼支撑结构与既有连廊桩基之间形成稳固支护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砼支撑结构包括冠梁、腰梁、砼支撑以及砼连系梁,所述砼连系梁与砼支撑的相交处设置有钢格构柱,且所述钢格构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立柱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托换承台所处的原状土区域设置有注浆加固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坑围护桩的直径为0.8~1.0m,且基坑围护桩与连廊桩基的最小中心距离为基坑围护桩直径的1.5~2.5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托换承台的边缘与基坑围护桩中心的最小距离为基坑围护桩直径的1.0~1.2倍,托换承台的高度为2.0~2.5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注浆加固体的平面范围为托换承台边缘线外扩1m所围合的区域,注浆加固体的深度为基坑底面以下3m或中风化岩层顶面以下0.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677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梯水侵入监测系统
- 下一篇:标牌展示结构及标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