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急流产粘沉性卵鱼类的人工构建的产卵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73070.0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48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郑志伟;史方;邹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董路 |
地址: | 430079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流产 粘沉性卵 鱼类 人工 构建 产卵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急流产粘沉性卵鱼类的人工构建的产卵场,包括天然弯曲河道、调流结构、人工漫滩、人工深潭和人工沙洲,天然弯曲河道位于入湖、库河流的上游,调流结构位于天然弯曲河道的最上游,人工漫滩有多个,各人工漫滩布设于天然弯曲河道的凸岸一侧,人工深谭有多个,各人工深谭布设于天然弯曲河道的凹岸一侧或者天然弯曲河道中间,人工沙洲有多个,各人工沙洲布设于天然弯曲河道中间。该产卵场解决了河流挖沙、清淤、堤坝、护岸、河道硬化等活动中造成的河流生境均质化、鱼类产卵场破坏问题,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急流产粘沉性卵鱼类的人工构建的产卵场。
背景技术
在河湖(库)生态系统中,一些在静水中栖息的产粘沉性卵鱼类种群,需洄游至入湖(库)河流的特定河段的产卵场所产卵,这些鱼类产卵期多为4~7月,性成熟的亲鱼一般在雨后洪水下泄时上溯至产卵场,受精卵粘附于砂砾、石块上,孵出的仔稚鱼大多在产卵场附近的石砾缝隙中索食、成长。
在自然条件下,不同河段的地形条件、底质、流速、流态、泥沙等都是影响鱼类产卵场的重要因子,人类活动但凡影响到其中一种或者几种因子,就会让鱼类产卵场遭受破坏或者丧失,如挖沙,清淤,清除水草,堤坝和护岸建设,河道硬化等。因此,在鱼类栖息地不断被压缩、鱼类原生境保护范围非常有限的背景下,采取一定的生态修复手段,修复鱼类栖息地的结构和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在河流开发不断深化的现实背景下,保护鱼类自然资源的现实选择。
我国对鱼类产卵场修复、构建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水生态保护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鱼类栖息地修复领域,并开展了适用技术的研发,形成了一些不错的技术方案。如:《高原河流裂腹鱼的泥质人造产卵场选址和建设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号201910968125.6)针对高原河流裂腹鱼类,通过泥质基质覆盖对选择的合适河段进行地势重塑,满足裂腹鱼在产卵时的掘坑行为,同时有利于维护产卵场和产卵坑的稳定;《一种喜流水性鱼类人工产卵床》(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270761.2)采用木框和模拟生境形成产卵床,为喜流水性鱼类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和发育空间;《人工鱼类产卵场》(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259244.2)通过设置挡板减缓清水下泄时对下游河道地形的不利影响,避免人类活动导致的产卵场退回甚至消失现象;《自然河流裂腹鱼类人工产卵场的构建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19740.3)提出在水库坝下适宜河段人工建造浅滩,为裂腹鱼提供产卵繁殖场所;上述技术方案各有特点,但是针对不同鱼类的产卵场修复与营造技术,仍然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研究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急流产粘沉性卵鱼类的人工构建的产卵场,该产卵场解决了河流挖沙、清淤、堤坝、护岸、河道硬化等活动中造成的河流生境均质化、鱼类产卵场破坏问题,恢复河湖库的生态功能。
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适用于急流产粘沉性卵鱼类的人工构建的产卵场,包括天然弯曲河道、调流结构、人工漫滩、人工深潭和人工沙洲,天然弯曲河道位于入湖、库河流的上游,流结构位于天然弯曲河道的最上游,人工漫滩有多个,各人工漫滩构建于天然弯曲河道的凸岸一侧,人工深谭有多个,各人工深谭构建于天然弯曲河道的凹岸一侧或者天然弯曲河道中间,人工沙洲有多个,各人工沙洲构建于天然弯曲河道中间。
所述的调流结构包括第一调流组件和第二调流组件,第一调流组件和第二调流组件均有多个,第一调流组件包括多个并排且等间距分布的第一调流柱墩,第一调流柱墩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第二调流组件包括多个并排且等间距分布的第二调流柱墩,第二调流柱墩的横截面呈V形,第一调流组件和第二调流组件沿着水流方向从前至后交替分布,各第一调流柱墩横截面的上底朝向水流方向,同一第二调流组件中的各第二调流柱墩的开口方向相同,相邻两第二调流组件中,位于上游的第二调流组件的第二调流柱墩的开口方向与位于下游的第二调流组件的第二调流柱墩的开口方向相反,且位于最上游的第二调流组件的各第二调流柱墩的开口背向水流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未经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730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