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舶尾气排放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74561.7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22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罗竞天;刘虎;孙纪业;范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诺瓦南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G01N1/28;G01N1/44;G01N1/34;G01N1/42;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1 | 代理人: | 李建芳 |
地址: | 21003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尾气 排放 监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舶尾气排放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采集装置、预处理装置、分析装置和回收装置,所述的采集装置通过探针及取样泵定时定量采集来自船舶烟囱中的尾气,然后经过预处理过程,预处理过程包含干燥、冷凝、除湿、除尘后进入到分析装置,所述的分析装置包括流量计及废气组分的分析仪器,实现对尾气的分析检测,最后将系统生产及采集到的废气实现回收。本实用新型所述系统能够有效监测到船舶等交通设备或燃油机械设备的废气检测,控制其能耗和对于环境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废气检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船舶尾气排放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世界货物的运输中,海运一般就有通行能力大,运输量大、运费低廉,海洋运输占据了很大的比例。随着运输船舶数量的剧增,船舶排放物对于大气环境和海洋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也日趋严重。
船舶采油机燃烧排放的尾气主要是以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为主,根据数据表明,其中的船舶产生尾气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约占大气污染总量的5%-11%。在减少污染物排放上,目前最基础的措施是减少船舶燃料中硫含量和氮含量。对于处理船舶尾气的排放方面,现有技术采用的是包括过滤及尾气脱硫处理,但是在直接排放或在船舶自身采用的检测装置比较少,检测装置监测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对于船舶尾气在线监测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舶尾气排放监测系统。
技术方案:一种船舶尾气排放监测系统,包括采集装置、预处理装置、分析装置、标定单元和回收装置,所述系统通过采集装置中的探针和取样泵采集烟囱内的气体,采集到的气体经过伴热管线输送到预处理装置中,经过对Nafion管干燥、电子冷凝器除湿和过滤器过滤处理后进入到分析装置中,进而由流量计测算气体流量和气体分析仪分析气体的成分,由分析装置排出的气体经管道再回到采集装置的管道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标定单元,所述的标定单元包括系统零点标定和量程气标气,所述标定单元用于分析装置的校准;所述的预处理装置中电子冷凝器还设有管道连接回收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采集装置包括探针、加热管和取样泵,取样泵通过加热管与探针连接;探针深入到船舶排放的烟囱中,然后由取样泵控制其采集船舶尾气,并且传输到加热管中。
进一步的,所述的预处理装置包括Nafion管、加热管道、电子冷凝器和过滤器,所述的Nafion管的一端与取样泵一端相连,Nafion管另一端与加热管道相连,气体经过加热管道后进入到电子冷凝器,电子冷凝器另一端与过滤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分析装置包括气体流量计和气体分析仪,所述的气体分析仪用于检测气体的组成成分和各组分含量。
进一步的,所述的标定单元包括泵、三通电磁阀、二通电磁阀、零点气的滤芯和标气钢瓶组,所述标定单元通过泵、三通电磁阀和二通电磁阀的控制进行零点气标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标气钢瓶组设置一组或及其以上,且进气口设有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回收装置包括储蓄罐,所述的储蓄罐通过管道连通至预处理装置中电子冷凝器中冷却管道。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储蓄罐设有两条管道连接置于电子冷凝器中的管道,且连接管道上均设有泵。
所述的储蓄罐设有液位计用于监测储蓄罐的液位值。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系统中,取样泵与Nafion管及其连接管道外围包裹设置加热装置。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船舶尾气排放监测系统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该系统中采集装置通过直接从船舶排尾气的烟囱中采集废气,由取样泵控制,可以定时定量的执行取样操作,避免了废气的直接源源不断进去到采集装置及其管道中造成污染,并且应影响到分析及其检测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诺瓦南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诺瓦南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745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