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充电口总成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74748.7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839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刘雪松;李华;翟增广;刘强;刘绍安;陈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B62D25/2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张会强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充电 总成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充电口总成,包括构造有充电口的充电口本体,还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充电口处的充电口盖,以及设于所述充电口本体上的驱动机构,且充电口盖被配置为可具有向所述充电口内翻转以开启所述充电口的开启状态,以及由所述充电口内外翻而封闭所述充电口的关闭状态,驱动机构与所述充电口盖传动连接,且承接于外部控制信号,所述驱动机构动作而可驱使所述充电口盖于所述关闭状态和所述开启状态间切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充电口总成利用充电口盖的内翻开启,可避免现有外翻口盖方式遮挡手部操作及易磕碰划伤等不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充电口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充电口总成。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应用有该充电口总成的汽车。
背景技术
对于新能源汽车,其上的充电口多为口盖外翻设计,外翻的充电口盖在充电时有时会遮挡手部操作,给充电带来不便,而且体积较大的充电口盖外翻,人在不注意时也容易磕碰或划伤充电口盖,其不仅会使得充电口盖受到损伤,产生不必要的维修成本,并且也存在使人体受到伤害的可能,而导致顾客抱怨。因此有必要对充电口的充电口盖结构进行改变,以避免现有外翻口盖设计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汽车充电口总成,以能够避免现有外翻充电口盖设计的至少一点不足,而有着较好的实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充电口总成,包括构造有充电口的充电口本体,还包括:
充电口盖,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充电口处,并被配置为可具有向所述充电口内翻转以开启所述充电口的开启状态,以及由所述充电口内外翻而封闭所述充电口的关闭状态;
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充电口本体上,并与所述充电口盖传动连接,且承接于外部控制信号,所述驱动机构动作而可驱使所述充电口盖于所述关闭状态和所述开启状态间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口盖包括多个分别转动设于所述充电口处的分盖体,各所述分盖体由所述驱动机构同步驱使,且由各所述分盖体间的内翻分裂可进入所述开启状态,由各所述分盖体间的外翻拼合而可进入所述关闭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通过设于所述充电口本体上的传动机构与各所述分盖体传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沿所述分盖体的翻动方向导向滑动于所述充电口本体上的滑块,以及传动连接于所述滑块和各所述分盖体之间的传动件,且所述滑块由所述驱动机构驱使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件为铰接于所述分盖体和所述滑块之间的传动杆,且所述分盖体或所述充电口本体上构造有长圆孔,构成所述分盖体和所述充电口本体转动相连的转轴穿设于所述长圆孔中,并可沿所述长圆孔长度方向滑动。
进一步的,对应于各所述分盖体,于所述充电口本体上分别开设有沿所述滑块滑动方向布置的滑槽,所述滑块上设有分别滑动于各所述滑槽中的凸块,且各所述凸块外伸至所述充电口内,所述传动杆铰接于所述凸块的外伸端和所述分盖体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充电口本体上的电机,以及连接于所述电机输出端的蜗杆,所述蜗杆螺接于所述滑块中。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为对称布置的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口本体包括底座和由底部套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底盖,所述充电口形成于所述底座上,并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底盖上设有与所述充电口贯通的充电通道,所述滑块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底盖之间,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底盖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747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