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吊装的吊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80414.0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87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杜晨风;王福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22 | 分类号: | B66C1/22;B66C13/0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宋会然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吊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吊装的吊具,用于抓取待吊装的工件,其主要包括吊具座、吸附单元和吊托单元。其中,吸附单元设于吊具座上,并用于吸附工件,吊托单元亦设于吊具座上,该吊托单元具有以吊托工件底部的吊托部,以及保持吊托部对工件的吊托状态的保持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吊装的吊具,通过设置用于吸附工件的吸附单元,以及用于对工件的底部进行吊托的吊托部,可有效防止在吊装过程中导致工件中部塌陷、内部部件撕扯等问题的出现,从而可提高对工件的吊装效果,可使得本吊具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模组生产用工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吊装的吊具。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电池模组的尺寸及重量越来越大,电池包包络空间更加紧凑,吊装装配工艺越来越趋向于平台化设计。目前,通常采用抱夹式、内涨式或内撑挂钩式吊装方式实现对电池模组的吊装。但是,因现有的大模组的结构较为简单,电芯堆叠后相互之间无胶粘的相互连接结构,导致电芯之间仅依靠焊接巴片连接。因此,采用传统的抱夹式、内涨式或内撑挂钩式的吊装方式无法避免在吊装中使电池模组出现中部塌陷、巴片撕扯等结构损坏问题。且现有的吊装工具尺寸较大,结构复杂,入箱后难以打开夹爪,导致不便于电池模组入箱。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吊具,其可有效避免在吊装过程中导致工件出现中部凹陷等结构损坏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吊装的吊具,用于吸取待吊装的工件,且所述吊具包括:
吊具座;
吸附单元,设于所述吊具座上,并用于吸附所述工件;
吊托单元,设于所述吊具座上,所述吊托单元具有以吊托所述工件底部的吊托部,以及保持所述吊托部对所述工件的吊托状态的保持部。
进一步的,所述吊托部可枢转地设于所述吊具座上,且所述吊托部可翻转至所述工件底部,或由所述工件底部翻转移开。
进一步的,所述保持部包括设于所述吊具座上的保持件,以及对应所述保持件开设于所述吊托部上的通孔,且所述保持件可承接外力相对于所述吊具座移动,并插设于所述通孔中。
进一步的,于所述吊具座和所述吊托部之间设有以对由所述工件底部翻转移开的所述吊托部进行定位的定位部。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包括设于所述吊具座上的第一定位件,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开设于所述吊托部上的第一定位孔,且所述第一定位件可承接外力相对于所述吊具座移动,并插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吊具座上设有可构成所述吊具于一外部载体上定位的第二定位件,且所述吊具因该定位而可将所述工件吊装至所述外部载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设于所述吊具座上的定位销,且对应于所述定位销,于所述外部载体上设有以插设所述定位销的第二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单元包括与外部真空发生装置连接的海绵吸盘。
进一步的,所述吊具具有可对所述吊托部由所述工件底部的移开施加阻力的阻力部。
进一步的,所述阻力部为两端分别与所述吊具座和所述吊托部相连接的弹簧,且所述弹簧随所述吊托部移开所述工件底部被拉伸,而形成施加于所述吊托部上的所述阻力。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吊装的吊具,通过设置用于吸附工件的吸附单元,以及用于对工件的底部进行吊托的吊托部,可有效防止在吊装过程中导致工件中部塌陷、内部部件撕扯等问题,从而可提高对工件的吊装效果,可使得本吊具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804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