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学成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82370.5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03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明;赖建勋;刘耀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伟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25 | 代理人: | 聂宁乐;张莉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成像 系统 | ||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二透镜至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前述各透镜之两表面可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面可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第三透镜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反曲点。光学成像系统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当满足特定条件时,可具备更大的收光以及更佳的光路调节能力,以提升成像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上的小型化光学成像系统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具有摄影功能的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兴起,光学系统的需求日渐提高。一般光学系统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金属氧化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Sensor)两种,且随着半导体制程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光学系统逐渐往高像素领域发展,因此对成像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传统搭载于便携设备上的光学系统,多采用二片式透镜结构为主,然而由于便携设备不断朝提升像素并且终端消费者对大光圈的需求例如微光与夜拍功能或是对广视角的需求例如前置镜头的自拍功能。惟设计大光圈的光学系统常面临产生更多像差致使周边成像质量随之劣化以及制造难易度的处境,而设计广视角的光学系统则会面临成像之畸变率(distortion) 提高,习知的光学成像系统已无法满足更高阶的摄影要求。
因此,如何有效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进光量与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视角,除进一步提高成像的总像素与质量外同时能兼顾微型化光学成像镜头之衡平设计,便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态样系针对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及光学影像撷取镜头,能够利用三个透镜的屈光力、凸面与凹面的组合(本实用新型所述凸面或凹面原则上系指各透镜之物侧面或像侧面于光轴上的几何形状描述),进而有效提高光学成像系统之进光量与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视角,同时提高成像的总像素与质量,以应用于小型的电子产品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之透镜参数的用语与其代号详列如下,作为后续描述的参考:
光学成像系统之成像高度以HOI表示;光学成像系统之高度以HOS表示;光学成像系统之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三透镜像侧面间的距离以InTL表示;光学成像系统之第三透镜像侧面至成像面间的距离以InB表示;InTL+InB=HOS;光学成像系统之固定光栏(光圈)至成像面间的距离以InS表示;光学成像系统之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间的距离以IN12表示(示例);光学成像系统之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以TP1表示(示例)。
光学成像系统之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以NA1表示(示例);第一透镜的折射律以Nd1表示(示例)。
视角以AF表示;视角的一半以HAF表示;主光线角度以MRA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823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幕墙安装用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不锈钢柜生产的不锈钢冲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