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复合散热材料和液冷的电池热管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85484.5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25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湘云;李为;何翼;李新喜;张国庆;徐琰柔;莫崇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653;H01M10/617;H01M10/655;H01M10/6568;H01M50/249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杨小红 |
地址: | 5100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复合 散热 材料 电池 管理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复合散热材料和液冷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包括复合散热组件与液冷组件;复合散热组件包括复合散热主体与灌封胶层;复合散热主体设有多个用于嵌装单体电池的导热孔;灌封胶层贴付于复合材料主体外侧壁;液冷组件包括液冷板与冷却液供给箱;液冷板嵌于灌封胶层内;冷却液供给箱与所述液冷板连接,用于给液冷板循环供给冷却液。本申请通过于复合散热组件上设置多个供单体电池嵌入的导热孔,并通过液冷板内的冷却液通过对流传热快速引走复合散热组件热量,达到均温、控温与二次散热的效果,最终可以使电池模组的不同电池温差与最高温度控制于合理的工作范围,整体结构紧凑,冷却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动力系统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复合散热材料和液冷的电池热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指使用电能作为动力源,通过控制器与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行驶的汽车。现有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一般为锂电池通过串并联方式形成大功率、大容量的锂电池组。运行过程中,动力电池内部容易出现热量分布不均、不同单体电池寿命不一等问题,导致锂电池组电池容量与寿命衰减,甚至内部温度急剧升高失控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复合散热材料和液冷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可解决动力电池散热不佳及均温性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复合散热材料和液冷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复合散热组件与液冷组件;
所述复合散热组件包括复合散热主体与灌封胶层;
所述复合散热主体设有多个用于嵌装单体电池的导热孔;
所述灌封胶层贴付于所述复合材料主体外侧壁;
所述液冷组件包括液冷板与冷却液供给箱;
所述液冷板嵌于所述灌封胶层内;
所述冷却液供给箱与所述液冷板连接,用于给所述液冷板循环供给冷却液。
优选地,所述复合散热主体为泡沫铜与灌封胶耦合而成。
优选地,所述灌封胶层与所述灌封胶均使用质量百分比为1.5%膨胀石墨的改性灌封胶。
优选地,所述复合散热主体呈矩形块结构;
多个所述导热孔呈均匀行列式排布;
所述灌封胶层贴付于所述复合散热主体两对称外侧壁上,且两所述灌封胶层内部均嵌有所述液冷板。
优选地,所述冷却液供给箱包括有循环泵;
所述循环泵出口连通所述冷却液供给箱出液口。
优选地,所述液冷板内沿自身长度方向贯穿有两呈上下分布的流通腔;
位于所述液冷板一端面上的两所述流通腔开口分别通过第一软管与所述冷却液供给箱的出液口以及回液口连通;
位于所述液冷板另一端面上的两所述流通腔开口之间通过第二软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流通腔沿冷却液流动方向的法向横截面为方形;
所述第一软管与所述第二软管均为圆管;
所述液冷板通过方圆变径接口与所述第一软管以及第二软管连接。
优选地,各所述导热孔内涂有与单体电池接触的导热硅脂。
优选地,还包括外壳;
所述复合散热组件与所述液冷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缓冲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854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泥处理用发酵槽翻抛机
- 下一篇:一种一体化吸粪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