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88506.3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21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陈音福;郑先义;彭新松;余树桥;赵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菲发动机零件(武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5/14 | 分类号: | G01D5/14;G01D11/2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博士科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63 | 代理人: | 孙倩倩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凸轮轴 位置 传感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包括外壳、金属环、塑胶件、端子和芯片,所述外壳的上部是扁口结构的插接端,下部是柱状结构的主体部,中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外延板,在外壳的柱状主体部上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定位孔,在中部外延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金属环嵌入在安装孔内;所述塑胶件封装在外壳内,其中部设有与外壳主体部上的定位孔相匹配的两个定位柱,在两定位柱的根部及塑胶件的上端部均设有密封齿,密封齿与外壳之间紧密接触形成密封结构;所述端子与芯片一并固封在塑胶件内,端子的针脚与芯片焊接固定,头部则伸入外壳的插接端内。本实用新型采用孔柱配合的方式使塑胶件在外壳中精准定位,保证了芯片位置精度,提高了信号的输出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传感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背景技术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是普遍用于检测汽车凸轮轴位置的传感器,当下霍尔式传感器技术最为成熟,通过霍尔效应使传感器芯片采集并输出稳定的信号给ECU,从而实现汽车顺利点火。但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升级,以及汽车性能改进的不断提高,发动机也由传统的单气门向多气门转变,现有常规设计的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由于电路设计复杂,经常出现信号输出不稳定,精度无法满足更高的要求,芯片在传感器里面位置偏移,导致无法满足整车怠速启停、发动机快速精准启动功能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凸轮轴位置传感器,输出精度高、信号稳定,且使用寿命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包括外壳、金属环、塑胶件、端子和芯片,所述外壳的上部是扁口结构的插接端,下部是柱状结构的主体部,中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外延板,在外壳的柱状主体部上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定位孔,在中部外延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金属环嵌入在安装孔内;所述塑胶件封装在外壳内,其中部设有与外壳主体部上的定位孔相匹配的两个定位柱,在两定位柱的根部及塑胶件的上端部均设有密封齿,密封齿与外壳之间紧密接触形成密封结构;所述端子与芯片一并固封在塑胶件内,端子的针脚与芯片焊接固定,头部则伸入外壳的插接端内,用于传输传感器信号。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在外壳上设置定位孔,同时在塑胶件上设置定位柱,采用定位柱与定位孔相配合的方式使塑胶件在外壳中精准定位,而密封齿的设置使塑胶件与外壳之间的连接更牢固,保证了芯片位置精度,从而提高了信号的输出精度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中:1-外壳;11-插接端;12-主体部;13-外延板;14-定位孔;15-安装孔;2-金属环;3-塑胶件;31-定位柱;32-密封齿;4-端子;5-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包括外壳1、金属环2、塑胶件3、端子4和芯片5,所述外壳1的上部是扁口结构的插接端11,下部是柱状结构的主体部12,中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外延板13,在外壳1的柱状主体部12上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定位孔14,在中部外延板13上开设有安装孔15,所述金属环2嵌入在安装孔15内;所述塑胶件3封装在外壳1内,其中部设有与外壳1主体部12上的定位孔15相匹配的两个定位柱31,在两定位柱31的根部及塑胶件3的上端部均设有密封齿32,密封齿32与外壳1之间紧密接触形成密封结构;所述端子4与芯片5一并固封在塑胶件3内,端子4的针脚与芯片5焊接固定,头部则伸入外壳1的插接端11内,用于传输传感器信号。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在外壳1上设置定位孔14,同时在塑胶件3上设置定位柱31,采用定位柱31与定位孔15相配合的方式使塑胶件3在外壳1中精准定位,而密封齿32的设置使塑胶件3与外壳1之间的连接更牢固,保证了芯片5位置精度,从而提高了信号的输出精度及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菲发动机零件(武汉)有限公司,未经艾菲发动机零件(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885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