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钢筋混凝土梁与冷弯薄壁钢墙体的自复位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88554.2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79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许金勇;张叶红;何慧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钢之杰钢结构建筑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64 | 分类号: | E04B2/64;E04B1/9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地址: | 200949 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钢筋混凝土 薄壁 墙体 复位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于钢筋混凝土梁与冷弯薄壁钢墙体的自复位连接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梁、冷弯薄壁钢墙体,以及设置在钢筋混凝土梁与冷弯薄壁钢墙体的自复位组件,所述自复位组件包括支撑缸体、导杆以及环簧阻尼件,所述的导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环簧阻尼件并伸入所述支撑缸体内,在导杆上还布置有分别抵住所述环簧阻尼件两端的限位凸起,所述的支撑缸体内部还间隔固定设置有两个顶紧件,所述顶紧件可供导杆穿过,并分别用于对应顶住所述环簧阻尼件的两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有效释放掉钢筋混凝土梁和冷弯薄壁钢墙体之间的变形或冲击,同时,整个连接结构具有自复位功能,不易受损,使用寿命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结构建筑的连接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钢筋混凝土梁与冷弯薄壁钢墙体的自复位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钢筋混凝土梁刚受到较大竖向力作用变形时,采用钢带连接件的刚性连接结构会将荷载作用完全传递到非承重墙上,使得非承重墙受到载荷过大而损害。虽然在中国专利CN103883016A等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钢板折件替代钢带连接件来缓冲钢筋混凝土梁的变形作用力的方案,但是,这种钢板折件的易损性较高,更换频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基于钢筋混凝土梁与冷弯薄壁钢墙体的自复位连接结构,以保证钢筋混凝土梁与冷弯薄壁钢墙体之间的连接不被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钢筋混凝土梁与冷弯薄壁钢墙体的自复位连接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梁、冷弯薄壁钢墙体,以及设置在钢筋混凝土梁与冷弯薄壁钢墙体的自复位组件,所述自复位组件包括支撑缸体、导杆以及环簧阻尼件,所述的导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环簧阻尼件并伸入所述支撑缸体内,在导杆上还布置有分别抵住所述环簧阻尼件两端的限位凸起,所述的支撑缸体内部还间隔固定设置有两个顶紧件,所述顶紧件可供导杆穿过,并分别用于对应顶住所述环簧阻尼件的两端,所述的支撑缸体的端部铰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梁,所述的导杆的端部还铰接所述冷弯薄壁钢墙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顶紧件上加工有可供限位凸起穿过的通孔,且所述导杆在穿过对应位置的预紧件并伸出支撑缸体一端开口的端部上还设有铰接所述冷弯薄壁钢墙体的第二端部接头,所述支撑缸体的另一端上设置有铰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第一端部接头。
进一步的,在限位凸起和环簧阻尼件之间还设有环形垫板。
更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垫板的内径小于限位凸起的外径,且环形垫板的外径大于限位凸起的外径和顶紧件的内径。
进一步的,两个顶紧件的其中一个为固定安装在支撑缸体内部的限位套筒,另一个为设置在支撑缸体的一端开口位置处的环形堵头。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杆的两端均加工有外螺纹,所述限位凸起为螺纹固定在导杆端部的限位螺母。
更进一步的,位于导杆任一端部的限位螺母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杆加工成“两段小、中间大”的台阶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缸体由对称的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拼接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环簧阻尼件为环簧组。
进一步的,所述的自复位组件的两端分别通过球铰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梁和冷弯薄壁钢墙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自复位组件的设置,可以通过自复位组件内部的压缩,来释放掉钢筋混凝土梁受力而产生的形变,保证冷弯薄壁钢墙体不被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钢之杰钢结构建筑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钢之杰钢结构建筑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885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气柜强制冷却排风的消声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冷库板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