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场地水土污染调查的自动化检测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88879.0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21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胡绕;张威;王水强;刘伍;吴锋;朱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88 | 分类号: | G01S13/88;G01S13/931;G01S19/14;G01S19/42;G01V3/08;G08C17/02;H04N7/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黄明凯 |
地址: | 20009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场地 水土 污染 调查 自动化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场地水土污染调查的自动化检测车,包括全地形车、搭载平台、探地雷达检测装置、频率域电磁感应检测装置以及遥控主机装置,其中,搭载平台安装于全地形车的底盘上,搭载平台上具有两个主机仓,探地雷达检测装置经一框架组件设置于搭载平台的前部下方,频率域电磁感应检测装置经一可调节式三角支架设置于搭载平台的前部上方,探地雷达检测装置和频率域电磁感应检测装置分别与两个主机仓中的第一主机和第二主机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通过搭载探地雷达检测装置和频率域电磁感应检测装置,实现两者同步自动检测,履带式全地形车适用于平整道路、泥泞土地等多种复杂工况下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岩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场地水土污染调查的自动化检测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增加,土壤和地下水土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2016年5月,国务院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加强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治理,首要任务是开展地下水土污染情况调查。目前,针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情况的调查主要以传统网格状布点取样的调查方法为主,该方法调查周期长,布点位置随机,存在污染点遗漏的风险,难以实现对场地的全覆盖调查。因此,如何快速实现对场地水土污染情况的全面评估一直是环境地质调查者关注的问题。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简称“物探技术”)由于具有快速、无损的特点,被引入场地污染调查领域,其原理是基于受污染前后土壤及地下水物性参数(如电阻率、介电常数)会发生变化的原理,同步测定土壤及地下水物性参数的变化,并与邻近区域未污染的土壤及地下水物性参数本底值进行比对,进而快速圈定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的分布范围。
目前,物探技术中的频率域电磁感应法和探地雷达法已被部分学者应用于场地水土污染的调查,并取得了较好的检测效果。但多方法在场地现场进行全覆盖调查时,大多采用人工检测的方式,即技术人员以手持或者肩带等方式携带检测设备在待调查场地按弓字形路线进行连续移动,由于检测设备组件较多,往往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同步开展,因此这种依赖于人工检测实施的方式,费时费力,多种检测方法无法协同同步开展,特别是针对大体量污染场地的调查,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太大。
另外,污染场地类型众多,工况条件复杂,多数地表为不平整泥泞路面,甚至布满杂草,将检测仪器简单搭载于小车上的方式并不适用于多数污染场地。因此,需根据物探仪器设备的检测特点来进行定制化的组装和集成,以适应多种工况条件下的检测工作,以提升装备技术的工作效率和更好的适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场地水土污染调查的自动化检测车,该自动化检测车通过将视频摄像装置安装于全地形车上实现了远程自动控制的目的,与此同时,通过将探地雷达检测装置和频率域电磁感应检测装置这两种检测设备集成于同一台全地形车上实现了两者的同步自动检测、互不干扰。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用于场地水土污染调查的自动化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检测车包括全地形车、搭载平台、探地雷达检测装置、频率域电磁感应检测装置以及遥控主机装置,其中,所述搭载平台安装于所述全地形车的底盘上,所述搭载平台上具有两个主机仓,所述探地雷达检测装置经一框架组件设置于所述搭载平台的前部下方,所述频率域电磁感应检测装置经一可调节式三角支架设置于所述搭载平台的前部上方,所述探地雷达检测装置和所述频率域电磁感应检测装置分别与两个所述主机仓中的第一主机和第二主机相连接。
所述框架组件呈立方体框架状,所述框架组件安装于所述搭载平台上的竖向滑轨上,以实现所述框架组件在竖直方向上的升降调节。
所述探地雷达检测装置包括收发天线,所述收发天线安装于所述框架组件中,所述收发天线经线缆与所述第一主机相连接,所述收发天线的外侧包裹有电磁屏蔽材料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888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