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充电反接保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91573.0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37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吴福林;陈开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讯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H1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律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5 | 代理人: | 张辉;温洁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充电 反接 保护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充电反接保护电路,包括MOS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二极管D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和电阻R5。MOS管Q1为P沟道增强型场效管;三极管Q2、三极管Q3为NPN型三极管。当电池Battery正接时,三极管Q3、三极管Q2导通,驱动MOS管Q1导通,直流电源VDC给电池Battery充电;当电池反接时,三极管Q3、三极管Q2不导通,MOS管Q1关断,直流电源VDC停止给电池Battery充电。同时二极管D1具有单向导电作用,可防止电池Battery的电流发生反灌。本实用新型通过MOS管Q1的导通和截止以及二极管D1的单向导通性,实现电池正接充电,电池反接不充电的自锁功能,给电池充电提供双重保护,不仅保护可靠而且电路简单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池充电反接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充电电池的充电问题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焦点,正确良好的充电方法可以确保电池的寿命。若误将充电电池的正、负极反接入充电装置中,则会由充电器和电池共同形成一个大电流回路,导致充电装置内部的集成电路、二极管、电解电容等有极性元器件容易出现损坏,或者对电池造型一定的伤害,甚至可能对充电场所带来更大的安全危害。因此,需要采取防止电池反接保护电路。通常的方法如下:
1、充电装置的输出端大多串联一个快速保险丝。一旦电池错误反接,电池正端经保险丝,直接回到电池负端,此时短路电流很大,保险丝马上熔断,输出形成断路,从而达到保护目的。此种方法是一个破坏性的保护,不可自行恢复,同时由于保险丝的熔断需要时间,反接时的电池断路电流非常大,仍有保险丝起火、电池爆炸隐患,往往会对充电装置造成一定冲击性损伤。
2、通过极性判断电路来控制继电器的吸合,从而达到反接保护的目的。这种控制方式的缺点是在充电过程中带大电流切断直流充电器时,非常容易在继电器触点产生拉弧,使继电器触点粘结无法切断,从而造成短路,其后果是充电装詈和电池一直处于直通状态,一旦出现故障即保护不了充电装置,也保护不了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充电反接保护电路,实现电池正接充电,电池反接不充电的自锁功能,给电池充电提供双重保护,不仅保护可靠而且电路简单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充电反接保护电路,其包括MOS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二极管D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和电阻R5;所述MOS管Q1的漏极与直流电源VDC、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MOS管Q1的栅极与电阻R3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MOS管Q1的源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阻R4的一端、电池Battery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阻R5的一端、GND、电池Battery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MOS管Q1为P沟道增强型场效管;所述三极管Q2、三极管Q3为NPN型三极管。
所述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起到分压和提供电流作用,用于保护MOS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
当电池Battery正接时,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电池Battery的正极,使得三极管Q3导通,三极管Q2导通,从而驱动MOS管MOS管Q1导通,形成充电回路,直流电源VDC能够给电池Battery进行充电。
当电池Battery反接或不接时,三极管Q3的基极与电池Battery的负极连接或者为零电位,使得三极管Q3不导通,三极管Q2所在电路不工作,MOS管Q1不导通,不能形成充电回路,直流电源VDC无法给电池Battery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讯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讯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915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除螨吸尘器
- 下一篇:一种种植牙的纯钛基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