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散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98893.9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78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夏国柱;李锋;夏哲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光明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4 | 分类号: | H01M50/244;H01M50/249;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3 |
代理公司: | 杭州惟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343 | 代理人: | 李星男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散热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散热系统,包括外包盒和铰接与外包盒上的转门,还包括设置于外包盒内便于拆卸电池的固定装置和设置于外包盒内可调节散热口的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调节门和风机,调节门转动设置于外包盒内,外包盒外壁上开设有进风口,风机固定于进风口内,外包盒外壁上开设有两个出风口,外包盒外壁上滑动设置有滑门,出风口一侧的外包盒外壁上均设置有用于推动滑门移动的推动组件,滑门的一端固定有弹簧一,弹簧一远离滑门的一端与外包盒外壁固定,外包盒外壁上设置有用于转动转门的驱动装置,具有对电池进行有效散热和便于将电池从电池包内拆下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池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目前中国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多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同时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中均利用电池包提高电源,另外电池包的散热结构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结构。
现在电池包对电池的散热效果较差,使得电池的寿命大大降低,且电池大多是通过螺栓固定在电池包内,拆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散热系统,具有对电池进行有效散热和便于将电池从电池包内拆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散热系统,包括外包盒和铰接与外包盒上的转门,还包括设置于外包盒内便于拆卸电池的固定装置和设置于外包盒内可调节散热口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调节门和风机,所述调节门转动设置于外包盒内,所述外包盒外壁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风机固定于进风口内,所述外包盒外壁上开设有两个出风口,所述外包盒外壁上滑动设置有滑门,所述出风口一侧的外包盒外壁上均设置有用于推动滑门移动的推动组件,所述滑门的一端固定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远离滑门的一端与外包盒外壁固定,所述外包盒外壁上设置有用于转动转门的驱动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开转门,将电池放入,通过固定装置将电池固定,在电池工作的同时,启动风机,风机将风吹入到外包盒内,一端时间后,启动驱动装置间歇带动转门来回转动,通过转门的转动使得风机吹入的风来回吹动,风经过电池时,电池工作产生的热量会随着风带出,启动推动组件,推动组件带动滑门移动,滑门移动带动弹簧一压缩,弹簧一压缩产生弹力,打开对应的门,风带着热量从出风口吹出,要关门时,关闭推动组件,滑门在弹簧一弹力的作用下移回,滑门将出风口挡住。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和斜形卡块,所述固定板固定于外包盒内,所述外包盒外壁开设有通口,通口内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固定有弹簧二,所述斜形卡块滑动设置于通口内,所述弹簧二远离固定块的一端与斜形卡块固定,所述通口内滑动设置有手杆,所述手杆的一端与斜形卡块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开转门,将电池放入,电池移动带动斜形卡块移入到通口内,斜形卡块移动带动弹簧二压缩,弹簧二压缩产生弹力,斜形卡块移动带动手杆移动,当电池移过通口内时,弹簧二的弹力带动斜形卡块移出通口,斜形卡块将电池固定,要取出电池时,移动手杆,手杆移动带动斜形卡块移动,斜形卡块移入到通口内,此时就可以取出电池,起到了固定电池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锥齿轮一,所述电机固定于外包盒外壁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锥齿轮一固定,所述外包盒外壁上贯穿且转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调节门固定,所述连接杆远离调节门的一端固定有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一与锥齿轮二啮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锥齿轮一转动,锥齿轮一转动带动锥齿轮二转动,锥齿轮二转动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转动带动调节门转动,起到了转动调节门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气缸和推板,所述气缸固定于外包盒外壁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推板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光明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光明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988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